桓伟站在城门口恭送桓玄的车驾和大军离去,直到所有的兵马和车驾都不见踪迹,这才心中空落落的回到城中。
回到府中,桓伟心中不安。桓玄这一走,自已留守京城之中,若不早作打算,恐怕要糟糕。守城之事,自已心中毫无计划,着实令人忧虑。
桓伟立刻命人叫来万盖等将领,商议守城事宜,询问有无良策。
万盖建言道:“大将军,以目前城中区区两万兵马,想要守住京城,堪称白日做梦。东府军不日将卷土重来,斥候已经探知他们正在整军的消息,恐怕就这几日便要攻城了。必须要早做打算。末将认为,当立刻招募城中青壮,协助守城。否则,我们坚持不了几日。”
桓伟皱眉道:“可城中青壮未必肯参与守城,若要强行征用,恐又惹百姓之怨愤。当此之时,这并非明智之举。”
万盖冷笑道:“不肯强行征兵,那便等着破城吧。末将反正是会尽力而为,为大楚尽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城池是肯定守不住的。大将军宜及早做准备,准备撤离京城。”
桓伟心中烦恼,挥退万盖等人,在宅中思虑许久,又命人叫来自已的两位妹夫。一位叫做王裕之,一位叫做殷仲文。
王裕之出身来头不小,他可是琅琊王氏出身。只不过非主家一脉。其曾祖王廙乃是琅琊王氏的王导和王敦的从弟,和他们是嫡堂兄弟。早年间曾任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平南将军以及门下省侍中之职。
早年,桓温在世之时,桓氏和王谢庾氏等大族皆有姻亲关系。桓温便将次女桓安子嫁给了王裕之为妻,以平衡和王谢大族之间的关系。王裕之当时在中书任侍郎,倒也有些地位。
但随着琅琊王氏家主王彪之的去世,琅琊王氏逐渐式微,司马道子当权之时,王裕之夹着尾巴做人,终于熬到了桓玄进京。凭借桓氏女婿的身份,不久前,大楚建立,他被任命为侍中,风光一时。
至于殷仲文,听他名字便知道他和谁有关系。他是殷仲堪的堂弟。当年桓玄和殷仲堪在荆州有过一段蜜月期,殷仲堪为殷仲文提亲,请将桓玄将他的姐姐桓宁子嫁给殷仲文。桓玄为博殷仲堪信任,自然是一口答应。
殷仲文此人倒是生的一表人才,但却是个十足的斯文败类。人品极为不堪,可用好色贪财,毫无底线来形容。当年桓玄和殷仲堪反目,殷仲文作为殷仲堪的堂弟,不但不站在殷仲堪一边,反而为桓玄出谋划策,探听了不少情报。原因便是桓玄赏赐给他很多的财物美女,将其彻底收买,完全不顾家族血脉之情。
他也算是从龙之功,入京之后,得到重用,在桓玄身边任骠骑参军等职。不久前,桓玄让其任丹阳尹,掌管京畿要事。
桓玄西去,殷仲文和王裕之都没有跟着去。王裕之是琅琊王氏出身,自然不肯离开京城。而殷仲文则是舍不得家产美女,他知道一旦跟随桓玄离开京城,他便一无所有了。况且桓玄明显已经没有什么前途,跟着他去往西北梁益荆襄这等边陲之地,便将老死在那里,从此也没有出头之日。所以他不肯离开,希望能够留在京城赌上一把。
他们两人早就从谢汪等人的口中得知李徽为人宽恕,不会对他们这种人下手。反而因为是大族之人,或可拉拢优待。就算李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