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六七章 谋划(二合一)(1 / 5)

代晋 大苹果 3187 字 8天前

桓玄进京之初,为自已加了一大堆的官职。总掌国事,任丞相、录尚书事,又加平西将军、扬州牧,都督中外诸军事。假黄钺,羽葆鼓吹,班剑二十人等等。可谓是花样出尽。

但不久之后,桓玄便感觉到不满足了。于是六月里让司马德宗下旨,加自已为太尉、平西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扬州牧、领豫州刺史。另外又加衮冕之服,绿綟绶,增班剑至六十人,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奏不名。

而桓玄自已也知道这么做有些过分,于是又开始演戏。司马德宗下旨之后,他又推辞不受,非要司马德宗连续下旨,褒赞他功勋卓著,完全当得起这些嘉奖。推来推去,桓玄才假意表示皇恩浩荡,勉强接受。

这些事在外人看来可笑而虚伪,但桓玄却洋洋自得,自以为有趣而得体。但其实,朝廷上下私下里已经议论纷纷。光是‘加衮冕之服,绿綟绶,增班剑至六十人,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奏不名。’这样的封赏,便已经超过了人臣之礼。许多大臣私下里大骂桓玄的不臣之心已经显露了。

而这一切还没有完。七月里,桓玄又觉得自已的爵位不够高。他的南郡公之爵虽已经是除司马氏皇族之外的异姓臣子最高的爵位,但桓玄认为自已本就是南郡公,入建康之后理当再加爵位。他又不想让人觉得自已太贪婪,于是便让司马德宗下诏,以平殷仲堪杨佺期之功,加自已为桂阳郡公。又以平司马道子之功,再加自已豫章郡公。

这样,桓玄一下子同时拥有了三个郡公的爵位,可谓是古今中外,旷世未有之事。

对这样荒唐的事情,群臣敢怒而不敢言。一帮阿谀奉承之徒,反而鼓吹褒扬,大吹海螺,吹捧的桓玄洋洋自得。

不久后,桓玄再一次突破所有人的底线。他上奏朝廷,说自已的父亲桓温为大晋立下汗马功劳,德望高隆。但大晋上下对他老人家的尊敬和礼遇不够,还一度诋毁其功德。要求朝廷下旨,要大晋全国上下避桓温的名讳,但凡姓名表字之中有温字的,必须统统避讳改之。

此举荒唐之极,大晋上下名字中有温字的何止千万,要这些人避讳,简直是荒唐之举。别人不提,大晋大族太原温氏子孙数百,当年平王敦苏峻之乱的大名鼎鼎的贤臣温峤便是太原温氏出身,这一下居然连温氏的姓都要更改了,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况且避讳之举只为皇帝特权,要避桓温名讳,完全不合礼制,明显僭越。

这样的诏令一下,顿时引来众人不满。就连卞范之都看不下去了,规劝桓玄不要再搞这些名堂,搞得天怒人怨,德行败坏,对将来并无好处。

桓玄却振振有词的对卞范之说:“我之所以这么做,便是要大晋上上下下都慢慢的适应我桓氏的威严。否则天下人永远都认为司马氏是大晋之主,必须要让他们心里有数。我不进一步,他们便不会退一步。我就是要对他们进行施压,让他们早些适应现实。否则,他们怎肯自已改变?”

卞范之哑口无言,似乎无法反驳。

八月里,桓玄决定效仿自已的父亲当年的样子,屯兵姑塾,遥控朝政。他让桓谦桓嗣桓伟等人在朝中任要职,自已去姑塾驻扎。大兴土木,扩建大成殿以及附属宫殿。并借此广纳贿赂,巧取豪夺。珍宝古玩收的堆成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