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车连续不断地轰击着。西篱门两侧各里许的城墙上已经完全被烟尘笼罩,看不到任何的人影。可以想象,那烟尘之中已经是目不视物,城头上也必然是一片狼藉。唯一还能看到敌军身影的便是西篱门的城楼位置。因为有所遮挡,城楼又颇为高大,投石车对城楼虽然有所破坏,但是打击的破坏力度并不大。
不久后,后方炮台上的火炮开始轰鸣,目标正是城楼。在震耳欲聋的炮轰声中,城楼连续中弹,被轰击的烟尘滚滚,碎屑纷飞。也幸亏京城的城楼全为青石夯土所筑,并非传统意义是上的木石结构。所以,虽然遭遇了连续的炮击,却也只是损坏了一些廊柱和围栏,主体并非受损,依旧屹立不倒。
轰炸持续了小半个时辰,城头上已经是一片烟尘笼罩,看不清情形。桓嗣觉得差不多了。投石车的石弹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投石车也因为高强度的轰击而损坏了数十架。况且,这种轰炸的目的本质上是起着掩护进攻的作用,而非依靠投石车的轰击便能解决问题。如京城这般坚固的城防,别说投石车了,就是火炮轰个三天三夜也无损城墙主体分毫,最终需要的还是攻入城墙攻下城门才可。
令旗挥动,一万名蓄势待发的工兵开始行动。他们从投石车阵型后方冲了出来,携带者大量的木板草席绳索,赶着大量牛马拉拽的装满泥包土石的大车浩浩荡荡的冲向城下。
在他们冲到距离城墙百步距离之后,后方的投石车停止了轰击。投石车的性能并不稳定,在投掷之时射程也参差不齐,常有失误。许多石弹在飞出百步便落下,在百步到最远射程之间都是危险距离。城墙左近的距离更是高危区域。工兵抵近之后,投石车再进行大面积的轰炸,便会误伤自已人。
城头上的守军此刻才敢从城垛下冒出头来,灰头土脸的他们抖落身上的灰尘,透过渐渐散去的烟尘,看到了涌到城下的攻城方兵马。
警哨滴溜溜的吹响,号角的轰鸣响彻城头。躲在内城城墙下的守城兵马在守城将领的大声催促之下立刻往城墙上冲。对方的进攻就要到来,要赶快就位,对对手进行打击。在对方冲锋进攻的时候,正是守城方无损打击对手的最佳时机。
城下的工兵冲到护城河岸边,出人意料的是,他们并没有立刻开始建造护城河通道。护城河宽达十几丈,水深丈许,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完成通道的建造。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这过程中,工兵几乎毫无防护的暴露在城头敌人的打击下,这会造成极大的死伤。
桓嗣做了安排。他对这次攻城有一个详尽的计划,他要一步步的按照计划行动。因为他明白,进攻建康城的战斗绝非一蹴而就便能成功的,这是场持久战。所以,他必须保证进攻的兵马不能损失过大,绝不能因为兵力损耗的太严重而导致功败垂成。他要稳扎稳打的发起攻击。时间长一点,慢一点没关系,不能一次进攻便折损了太多兵马,摧毁了大军的锐气。
所以,按照桓嗣的计划,这一万工兵的首要任务不是搭建护城河的通道,而是立刻在护城河对岸建造防御工事。这些工事是为了后方蓄势待发的数千名弓箭手准备的,他们将接替投石车对城墙上的守军进行压制,以保护接下来漫长的工兵建造护城河堤坝的顺利进行。起码,不能让对方肆无忌惮的对工兵进行射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