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大建设大生产,搞起来!(3 / 4)

了人心,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内循环,何乐而不为呢?

也趁着这段时间,李辰也和宋时轮还有楚青松几番规划设计,最后将工业园区直接选址在了城东侧。

同时,李辰的木匠工坊也从流民中招募了大量的熟练工人,开始加紧制造纺车、织布机,同时还上马了提花、印染等多种设备。

这玩意,李辰设计起来实在不要太轻松,毕竟,在现有机械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即可,先可着最简单的来,只能要提升一下生产效率便行。

毕竟,李辰可不想一蹴而就,直接弄出来他所能设计的极限。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到蛋。

逐渐升级,不断用小代差对这个时代的技术进行压制,一步步地发展起来,才是王道。

要不然,直接升级到极限状态,容易造成文明跃迁后遗症,反倒会被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时代的技术所反噬,那就得不偿失了。

总之一句话,大生产、大建设,搞起来!

工业园区的建设并非一日之功,一方面涉及了选址建设、厂房规划、用水照明等等,另外一方面也涉及了设备装修调试、工人培训等等问题,李辰估计,至少要一个月时间,才能将一期工程上马。

不过,他并不着急,因为扒城墙、建新房、城市扩建已经开始破土动工了,近万流民都成为了民夫,参与其中,这些流民都有了工作,生活有了保障,怎么也能安稳下来了。

而与此同时,因为扩建城墙、建安置房,也带动了玉龙河红砖水泥生意。

现在,玉龙河的红砖水泥大批量地生产出来,日夜不停地往工地上送,用来盖房子使用。

当然,这一切都是由平阳县出资购买,玉龙河共助合作社往外卖——这笔钱当然是林灵儿的钱庄无息贷款给平阳县城的。

等平阳县城等来了上级拨款,或者是收上来赋税之后,就可以逐年还贷了。

而通过这个过程,玉龙河当然也能赚上一笔,老百姓全都能赚钱,当然开心——无形当中,对于收容那些流民,抵触心理也就不再那样强烈了,甚至已经开始逐渐接纳了新来的那些流民。

至于未来城墙的建设,李辰却并不准备用红砖了。

毕竟,红砖虽然便宜,但用来建房尚可,用来建筑城墙,却只能是用来应急,长远来看,并不结实,还得是青砖夯土才可以。

其实李辰不是没动念用混凝土建城墙,可现在的技术问题不太容易解决,更重要的是,建混凝土城墙势必要用到太多钢筋,以现在玉龙河的产能,是绝对供应不上的。

所以这个方案他舍弃了,和楚青松商议之后,决定还是用老办法,青砖夯土,这样的话,建起来的城墙才会更坚固耐用,甚至不需要怎么维护。

毕竟,李辰心中的想法是,以后这座城市可是他起家之地,甚至不排除这里以后会发生大战的可能,所以,必须要将这里的城墙建得坚固一些,再坚固一些。

同时,城市的规模也要全面扩大,无论现在是否有那么多人,至少,要建设出一座能容纳三十万人规模的城市。

虽然这样的城市在现在这个社会来说,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