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根本不知道这事情,况且像刘文泰这样的人,我最讨厌了。
最终,明孝宗审查后,认为王恕虽然没有明显诽谤先帝的话,但是沽名钓誉却是明显的,所以把书和版都烧了,以后不准大臣再搞自传,并且批准他辞职。
而刘文泰因为举报的东西有很多虚假的,则是被从院判撸成了御医。
而丘濬则是没有证据显示他和刘文泰有往来,不追究。
但是这是一次三败俱伤。
王恕得了个沽名钓誉的名声,整个弘治一朝,再也没有被启用。
丘濬也被人骂成秦桧,一年后就病死了。
刘文泰被贬职,事后还在遭到言官的追打,说他一个人牵连了两个大臣,必须要重罚才行。
但当时刘文泰正在主持编修医书,因此被明孝宗以不能没人拒绝。
而《万历野获编》这个野史里则还说了一件事,就是王恕和太医院的矛盾来源。
说是明宪宗时期,王恕想给自已的父亲求个诰命,被拒绝了,但是当时的院使和院判也求了,而且被批准了,因此本来就看传奉官不爽的王恕,对太医院这些传奉官那就更不爽了。
结合以上的内容来看,一些学者认为,刘文泰能够在明宪宗时期受到赏识,在明宪宗死后又被弹劾是罪魁祸首,然后还挑起了王恕案,被言官追着弹劾,却始终能够蹲在太医院,还能主持编修本草,这没点真本事在手,怕是不行。
至于书里面的疏漏,可能是因为几次卷入朝堂争斗之中,导致编修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干扰导致的。
至于后面的,太监张瑜绕过太医院,直接找刘文泰和高廷和开药,导致明孝宗病情加重,而后虽然有补救,但无济于事了。
这个也确实在明实录之中有记载,确实是被弹劾违反了医疗规定,所以和张瑜一起被判死刑,得李东阳,谢迁的求情,才得以变成流放。
不过,官方史料只说了两人求情。
到了万历时期的野史,就加了一句,说两人是以刘文泰虽然罪该死,但修书有功,请求赦免死罪。
而到了现代,则有学者推测或许是以前刘文泰送给过两人珍贵药材,至于这么推测的原因,一是因为两个内阁大臣给一个太医求情不合理,而当时又有用珍贵药材当礼物送的风气,再加上刘文泰主持修本草,应该能够接触到大量珍贵药材。
这个就不说了,但从这第二次刘文泰坐实违规开药的事情来看,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明宪宗之死的事情,和刘文泰没什么太大关系呢?
如果他是主治,按照规定,他违规了,再加上被当成头子弹劾,那么就算明孝宗仁慈,也不至于处理结果只是取消传奉官头衔,让他当院判吧。
如果他没有违反医疗流程,那就得是由院使牵头,带着御医一起会诊,就算是治疗失误,那也应该是大家一起,而且院使才是首要责任人,怎么也轮不到刘文泰被拉出来当首要分子了。
因此,这一派的学者认为,刘文泰有真才实学,但是因为卷入了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之中,
在文官不同势力,宦官,传奉官等等各方势力的争斗之中,成为了背锅侠,被安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