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的理由。
在杜丹和昂乌莱刻意引导舆论的情况下,蒲甘国内刚刚平息下去的排华情绪,又再次被点燃,新一轮的排华狂潮,蠢蠢欲动。
此时的华国外交部,着实是压力巨大。
甚至连外交部的部长都坐不住了,亲自去到公安部,与杨树斌当面会谈,让他赶紧放人。
这件事,绝对不能拖延。
一旦蒲甘国内再次爆排华运动,身在蒲甘的数百万华人,都有危险,所引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不是杨树斌这个公安部部长能承担得起的。
这时候,连杨树斌也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他也没想到,只是抓捕一个景云辉,能引出如此之多的连锁反应。
这甚至都出了他的掌控范围。
杨树斌给何方源打去电话,严令他,必须尽快把事情搞定,在事态还没有全面失控之前,务必要挖出景云辉的罪证。
这两天,景云辉并不轻松。
虽然杜怀准和何方源没有对他用刑,但变向的精神折磨,比动刑的肉体折磨,更令人难受。
想睡觉?
那是不可能的。
每当景云辉犯困,耷拉下脑袋的时候,强灯光便会随之照射过来,哪怕是闭着眼睛,眼前也亮如白昼。
持续的高温,跟洗桑拿似的。
另外,巨大的音噪也会相应响起,吵得人两耳嗡嗡作响。
负责看守景云辉的人员,是换了一批又一批。
这种环境,正常人待个三四个小时,就已浑身难受,有窒息之感。
而景云辉在这种环境下,一待就是四十八小时。
这四十八个小时,让身在其中的景云辉,感觉如同过了四十八年。
换成一般人,早就受不了了。
也就是景云辉,或许因为重生的关系,精神力足够强大,他的神经、神智,还没有彻底崩溃。
这就是审计的手段。
他们不会那么粗鲁的用刑,不会给嫌疑人造成任何的外伤,但绝对能让人的心理防线,崩塌瓦解。
另一边的李秋实便是如此。
都没用上四十八小时,李秋实就已坚持不住。
如同竹筒倒豆子似的,把他的所有问题,全部主动交代出去。
李秋实的个人问题,对何方源而言,无关紧要。
他最想要的是,从李秋实身上,挖出景云辉的问题。
看着神经、神智都濒临崩溃的李秋实,何方源沉声问道:“李秋实,说一说景云辉的问题吧,景云辉是不是也和你一样,是朱科贩毒的保护伞?”
李秋实有气无力地缓缓摇头。
“他不是?”
“我不知道。”
李秋实实话实说:“云辉同志有没有和朱科存在私下里的交易,有没有包庇朱科,我真的不清楚,即便是有,二人的交往也必然十分隐秘,至少,我完全不知道。”
“景云辉有没有收受朱科的贿赂?”
“我不知道。”
“景云辉在拉苏这么多年,他就一点贿赂没有收过?”
“有。”
何方源眼睛顿是一亮,立刻追问道:“什么时候?收受了多少?”
“每天都有,但这些贿赂,并没有进云辉同志自己的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