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陈知文去当部长之类的职位当然是不可能的,富兰克林想的是让陈知文去担任自己的特别顾问,这个职位就很有意思了。
总统特别顾问,在这个位置上如果得到总统的信任,自然能有很大的权利。
如果不是总统信任的,那就是个普通的给总统决策提供依据的幕僚。
但是既然是富兰克林亲自邀请陈知文去担任自己的顾问,那情况其实就更不一样了,他可以给富兰克林施加很大的影响,甚至是直接影响战争的情况。
陈知文也是欣然同意,但是他当然是有一些顾虑的,首先就是身份的问题,其次还有就是等到战争真的开始之后,自己会不会受到一些牵连。
不过这些事情都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机会来到自己的面前,如果不及时的抓住,就只能在后面后悔。
陈知文当即答应下来,于是富兰克林就签署任命书,让陈知文负责这方面的事情。
富兰克林对陈知文的信任也是让陈知文非常惊讶的,他首先就是要陈知文在美国的高校体系中选取一些高校利用他们的师资开展对战地医生和医疗兵的培养。
陈知文同时还得到了一个任务,去制定战地医生的培养内容和培养体系,确保他们能胜任工作。
这可是个了不得的差事,油水可是相当的大。
全国的学校现在都在陈知文的考察范围之内,陈知文可以自己去拟定都有哪些学校可以加入这个计划。
在这件事上陈知文是有自主权的。
美国的大学圈子里一共就这些人,全国加起来也不过几千所大学,很快消息就传遍了。
成为战地医生培养基地名单里的一员可是有相当多的好处。
首先就是在经费上的投入,作为培养基地将会得到更多的经费支持,几百万总是有的。
然后关键的是在名誉上的加持,不管名单上有没有自己,其实大学一般来说也不是非常在意,有就有,可是没有的后果就相当严重了。
别人都有的东西就你没有,这是不是意味着在这方面你是不如别人的?
培养基地的名单其实意味着一种政府的信任,所以这也是众多有医学院的大学需要去竞争的。
当然了还有一点,大学本来就是要去竞争人才的,去当兵的或许并不是什么人才,但是既然成了战地医生,那他就会成为一个人才。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战地医生本就是宝贵的人才,不要以为战地医生是谁想要申请都能成为的,在这个年代,能高中毕业的也不过是少数人。
大部分的中产家庭中孩子一开始的培养方向就是普通工人或者是各种销售岗位,鲜有能上大学的。
培养战地医生不是对普通人的培养,而是对有天赋人的培养。
用两年的时间去培养一个能完成手术的战地医生,这可是相当困难的事情,需要学生每天都要扑在课本上和解剖中,根本就不会有任何放松的机会,这样的生活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坚持下来的。
在美国这种快乐教育的氛围下,能吃苦耐劳坚持下来的,不管在哪里都是人才。
所以这也是对人才的争抢。
美国的大学都有自己的智库,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依据。
很多智库成员就提出了一个观点,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