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是应该吐露的实情,还是本不应该交代的秘密,在酷刑的折磨之下,楚幽和老尚书都已无力招架,只能全盘托出。
整个白鹭国朝堂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恐慌之中,皆因宰相王居之所策划的这起惊天动地的谋逆事件。
令人震惊的是,竟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官员被牵扯进这场风波当中。
那些被认定有罪的官员们,命运各异:
有的被处以极刑,当场命丧黄泉;
有的则被打入大牢,等待进一步的审判和惩处;
还有一部分被迫踏上充军之路,远离家乡,前往边疆受苦受难。
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就有数以百计的官员纷纷落马。
他们曾经高高在上、风光无限,但如今却沦为阶下囚甚至失去生命。
而受此牵连的人数更是多达上万,这些人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那段日子里,整个京城仿佛被一层厚厚的阴霾所笼罩。
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气息,让人感到窒息和恐惧。
尤其是城外的法场四周,那片土地早已被鲜血浸染得通红如血,触目惊心。
由于血水长时间地渗透滋润,这片土地竟然变得异常贫瘠,就连生命力顽强的野草都无法在这里生长存活。
司马相如反而因为待在翰林院,躲过了这场浩劫。
在那场惊心动魄的浩劫之后,整个朝堂仿佛经历了一场狂风暴雨的洗礼。
许多原本占据要职的官员或因处死、或因牵连获罪而落马,一时间众多关键职位都空了出来,使得朝堂的运转出现了不小的问题。
就在这关键时刻,一直忙于处理谋逆的白鹭国皇帝陛下,终于将目光投向了那早已被封存在翰林院深处的司马相如。
说起这位司马相如,他可是当年科举考试中的状元郎,才华横溢自不必说。
而且这些年来,尽管身处翰林院那个看似清闲的地方,但他的工作表现却是相当出色,可谓是兢兢业业、尽职尽责。
当然,也许还有另外一些原因让皇帝选中了他。
比如,司马相如在朝中毫无背景和根基可言,身家清清白白,不会牵扯进复杂的派系斗争之中。
又或者,仅仅只是皇帝一时兴起,觉得此人可用。
不管究竟出于何种缘由,最终皇帝陛下当即直接点名,让司马相如离开翰林院,空降到中书省去担任中书侍郎一职。
要知道,这中书侍郎虽说官阶比不上中书令那般显赫尊贵,但它的重要性却是毋庸置疑的。
作为中书省的核心成员之一,中书侍郎不仅能够时常面圣,更肩负着为皇帝起草诏书的重任。
如此机要之位,向来只有那些深受皇帝信任的臣子才有资格担当。
就这样,原本默默无闻地守着一份闲差度日的司马相如,一夜之间犹如鲤鱼跃龙门一般,成功跻身于皇帝眼前的红人之列,实现了人生的重大跨越。
刹那间,满朝文武全都把目光投向了这个曾经被埋没的状元郎。
不少大员纷纷后悔,没在当初司马相如最落魄时投资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