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便是密切留意吐蕃的一举一动。待他归来后,务必向朕详细禀报。”
大臣们纷纷领命,齐声应道:
“微臣遵旨”
当天,他们便迅速拟好了给吐蕃使者的回复,并立即召见宋令文,将出使的相关事宜统统交代清楚,叮嘱他尽快启程前往吐蕃。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便到了十一月初一这一天。李治坐在龙椅上,翻阅着官员们的政绩记录,当他看到左庶子、同三品高智周的记录时,不禁皱起了眉头。
“高智周这阵子处理政事怎么总是出疏漏呢?”李治自言自语道,“好些奏报批得都不周全,这可如何是好?”他思考片刻后,决定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李治对身旁的张瑜说道:“你去传旨,告诉高智周,让他别再兼任政事了,专心当左庶子教导太子就行。你要跟他说清楚,这并不是怪罪他,而是希望他能集中精力教好太子,不要分心。”
张瑜连忙应道:“是,奴才这就去传旨,一定把圣人的意思说清楚,免得高大人心里有负担。”
李治点点头,继续说道:“另外,高智周罢了政事,他之前管的那些事,也不能没人接手啊。你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可以安排一下。”
李治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就让之前协助他的官员先暂时接管相关事务吧,等朕物色到合适的人选后,再做定夺。你去转告接手的官员,一定要将事情梳理清楚,切不可出现任何差错。”
张瑜领命后,迅速离去,将李治的旨意传达给了高智周。高智周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心中难免有些失落。
然而,他也深知自己近期在处理政务方面确实有所欠缺,于是决定进宫向李治谢恩。
高智周来到宫中,见到李治后,恭敬地行了个礼。
李治见状,关切地问:
“朕看你情绪似乎有些低落,可是对朕的决定有所不满?”高智周连忙摇头,诚惶诚恐地回答道:“微臣岂敢对陛下的旨意有丝毫不满,只是觉得自己最近未能将政事处理妥当,有负陛下的信任,实在惭愧。”
李治微微一笑:
“你不必过于自责。你在教书育人方面确实是一把好手,太子跟着你学习,获益良多。从今往后,你就专心教导太子吧,若能将太子培养成才,其意义远胜于处理多少政事。”
高智周听了李治这番话,心中的阴霾顿时消散了许多。他感激涕零地再次躬身谢恩,表示一定会尽心尽力地教导太子。
随后,高智周便告辞离去,回到自己的府邸,从此专心担任左庶子一职,不再过问政事。
【这部马上就要进入尾声阶段了,李孟姜虽然是按照历史上得了风疾,也就是中风,但是她没有被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