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虽然说,都是经过调查的真实案例,但是毕竟事关要在全国乃至於全世界范围內,在几亿人面前露脸展示,所以陈默还是决定走一趟。
其中很多都是城市地区,倒是比较容易,但是也有一些是在偏远的山区。
陈默带著团队驱车七小时,辗转来到位於秦巴山脉深处的青山小学。这所只有两间平房的乡村教学点,正是“日行一善“活动中最打动人心的案例之一——张梅老师带著学生们连续三十多天为留守老人送餐的故事发源地。
当越野车碾过最后一段碎石路时,陈默远远就看见校门口那面迎风招展的国旗。十来个繫著红领巾的孩子正排著队,每人手里都拎著印有“爱心餐盒“字样的保温桶。为首的张梅老师扎著利落的马尾,正弯腰帮最小的孩子繫紧鞋带。
她抬头看见车队时明显怔了一下,隨即露出山里人特有的淳朴笑容,眼角堆起的皱纹像年轮般刻著岁月的痕跡。
“这些餐盒是县里爱心企业捐赠的。“
张梅抚摸著保温桶上有些掉漆的logo,带著陈默参观他们自製的送餐路线图。
泛黄的作业本纸上,铅笔標註的二十多个红圈连成爱心形状,最远的送餐点要翻过两座山头。陈默注意到墙角摞著十几双磨破的儿童雨靴,鞋底都缠著防滑的草绳。
正说著,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突然举起手:“陈叔叔,我上周捡到五块钱交给警察叔叔了!“
其他孩子立刻七嘴八舌地匯报起自己的善行,有个虎头虎脑的男孩甚至掏出口袋里用野编的“助人为乐勋章“。
张梅笑著解释,自从活动开始,孩子们把每天做的好事都记在教室后墙的“善行树“上,如今已经贴满了三百多片叶子形状的便利贴。
“其实我们做的很普通。“张梅靦腆地说:“就是想著老人们独自在家,吃饭不方便。“
“正好有好心人愿意捐赠,我们就是带著孩子帮忙送过去而已。”
她说的轻鬆,但是临走时,陈默看见张梅的办公桌玻璃板下压著张照片——暴雨天里,她和孩子们用塑料布裹著餐盒,在泥泞中手拉手组成人墙。
在城市里,这种行为或许不算什么,可是在山区,这对於他们来说,却绝对是个巨大的挑战。
时间一晃,814福利节即將到来。
虽然少了像去年那样的福利周,但是这一次的日行一善计划,持续的时间更长,影响力更大。
甚至於连海外的网友们都自发地参与其中。
因为之前的814福利节,把海外网友也囊括了进来。
所以,对於国內的“日行一善”计划,海外网友自然不可能不关注。
很多海外网友都自发地参与这个活动,虽然因为这个活动只针对国內的网友有奖励。
而隨著#寻找你身边的平凡之光#话题在全球社交平台的发酵,海外网友的反应又一次呈现出奇妙的“酸葡萄”心理。
推特上#whynotouruntry(为什么不是我们国家)的话题悄然兴起,日本网友yostar晒出便利店店员帮老人提重物的照片,配文:“我们也有『日行一善』,但从来没人给我们发福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