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后再也不会去买冻鱼了!”
“感觉陈默才是魔鬼啊!从压抑(前两集)到恐惧(焚尸戏)再到震撼(反杀戏),完成心理过山车式体验!我感觉我们的情绪完全被他通过这部剧的剧情操控了!”
“看完去菜市场看到冻鱼就腿软!”
“浇汽油、哼《喀秋莎》、点燃过滤嘴抽菸等一系列动作,將残忍行为赋予诡异的“艺术感”,特么的有种汉尼拔的即视感!”
同样的对於《无证之罪》这会儿是真的被网友剧迷们直接吹爆。
“每10分钟拋出一个新爆点如李丰田身份、骆闻动机、严良旧案,信息量远超普通剧集!”
“果然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原来的味道,和看《隱秘的角落》的时候有一样的感觉,难怪企鹅视频那么大价钱购入,这特么的一集的含金量別的剧能拍半部了!”
“国產剧终於有了自己的《杀人回忆》,每个角色都在深渊边缘跳舞。”
“关键是,演员演技也是爆表啊!陈默上哪找的这么多宝藏演员啊寧礼老师也就算了,连那个被杀的火哥,那演技也是绝了,为什么之前从来没听说过”
如此,谁都知道,《无证之罪》又火了。
虽然在这之前,很多人都对这部剧有很高的期待,但是结果,这部剧的表现依然远超大家的预期。
其实很多时候,人们说的电影质感,不止是画面,还有剧情的紧凑性。
电影的时间长度是有限的,所以每一个镜头都需要做到精益求精,做到有用。
可是电视剧往往並非如此。
而《无证之罪》詮释了什么叫做电影的紧凑感,哪怕是大家最初认为的“中规中矩”的前面两集,在第三集播出之后,很多人再回头看,也会发现,前面两集的剧情的密集程度其实丝毫不亚於第三集,只不过因为更多的是在做铺垫。
可是同样的每一个镜头都不是没用的。
而更难得的是,接下来,《无证之罪》隨著剧情的推进,居然依然能够做到每一集都无比的紧凑,让人根本做不到任何倍速播放。
甚至於很多时候,不少人都看著看著进度条都走完了才恍然自己居然已经看完了。
当然了,爭议肯定也是有的。
《无证之罪》也同样的不是什么真正完美的剧集。
主要的爭议点在於,这是一部罪案推理剧,虽然是社会派推理剧,可是难免的也会出现一些让严谨党觉得不合理的地方。
比如剧中“雪人案“等关键案件依赖间接证据如指纹、环境痕跡,但缺乏直接物证如监控、凶器等,这也引发法律从业者对其其严谨性的质疑。
例如李丰田的犯罪手法——冻鱼杀人、汽油焚尸,一些严谨党觉得,虽视觉衝击强,但现实中难以完全规避生物证据残留。
“李丰田杀人的手段其实並不算精妙,也不可能什么都没有留下,感觉是强行完美犯罪的意思!”
“对啊,焚烧尸体,不可能一点生物证据都没有留下吧”
“总感觉有些牵强了,虽然我承认李丰田的一系列的杀人过程,的確令人毛骨悚然,特別是兽性的反应,和变態的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