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时光流逝(2 / 3)

宁愿发展慢一些,也绝对不能‘一条腿走路’。

有了海外各种高产动植物的原型,李承乾终于放心让人口继续发展。

与此同时,各项关于民生的研究自然不能落下。

此时,也到了李承乾的孩子们,封王出去的时候。

李承乾没有按照自古以来的封王标准,封战国时期的王,以定亲疏远近。

他是按照他们特性,或者李世民对他们的期盼,去给他们封王。

比如说,陈妃的儿子李源锡,封力王。

比如楚慕希的女儿,也就是长公主,封为娴公主。

至于谁做李承乾的继承人,经过三年的听讼和三年的地方执政,他们自己是不是这块料,自己心里清楚。

这种不用争夺,只需要自己努力,就能够得到几乎一切的模式,让他的孩子们之间,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

谁强,谁适合做什么,其他人几乎都看在眼里。

比如李源锡,让他去做这个皇帝,只怕想一出是一出。

脑子虽然不蠢,但也太纯粹了点,他也就适合做个将军,听命行事就够了。

可能是李承乾把他们PUA过度,六年之后的今天,李承乾他就找不到继承人。

要么就是啥都不想干的,这种大多数是公主。

要么就是想外出封王的,这种大多都是儿子。

他们觉得,管理大唐实在太累了,也太不好掌控了。

主要是听颂那三年,李承乾几乎是天天考验他们,让他们出意见。

搞得一个个简直神经衰弱,觉得做皇帝太难了。

要能做昏君还好,问题只要李承乾还在,他们想做昏君都不可能。

一个个,巴不得离李承乾远远的。

打下一块地盘,完成自己的使命之后,就过自己的小日子去。

这是他们身为皇族的义务,男孩儿躲不了。

获得皇位的唯一好处,就是可以在自己的儿子孙子之中,去选一个继续继承皇位,也就是嫡系传承。

可问题是,他们没办法保证,自己的儿子很厉害,或者孙子也很厉害。

在李承乾的高压之下,如果你行,你儿子不行,那皇位的脉系就会改变。

这种情况下,就相当于挨着最毒的打,却可能拿不到最大的好处。

他们就没指望过,李承乾会早死。

所以搞到现在,皇位反而成了烫手山芋,谁都不想要。

他们宁愿去做一世王爷,儿孙自有儿孙福,啥都不想管。

反正他们在李承乾身边,学到了很多,也明白很多道理。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子孙要有那个能力,自然会爬上去。

如果没有那个能力,当个富家翁也未尝不可。

只要大唐还在,那除非五代之后,不然他们还是皇族的一员。

福泽五代,已经足够了。

最后还是李承乾抓壮丁,直接选了三个勉强看得过眼的,在他们之间做考察。

乾元二十六年,随着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