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功臣末路(4 / 9)

靖难攻略 北城二千 6065 字 19天前

    在他们看来,朱高煦这样的日子简直不要太舒服,哪怕是他们班值的这群人,也觉得这几个月是他们当兵以来最舒服的日子。

    不用操练、站哨还可以轮班,而且轮得很快。

    除了站哨的时候,其它时候不是躺在耳房休息,就是院里喝酒打牌。

    那耳房里还有火墙,暖和和的,每日三餐还有酒有肉,虽然不能喝多,但那日子每天都和过年一样,舒服的紧。

    这么舒服的日子,放在朱高煦眼里反倒是不舒服了,林五六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用笑容来糊弄过去。

    当然,朱高煦也只是抱怨,他知道自己过的日子已经是大明富户才能享受的日子了,不过几个月不能出门,他还是有些牢骚的。

    要不是傅友德和冯胜那边没传来什么坏消息,估计他这几天也不能这么高兴。

    “这米很清甜啊,是新稻吗?”

    谈话间,朱高煦品尝出了碗里米饭的口感,尽管不如宫里的贡米,但口感丝毫不比后世市面上的一些大米差。

    “是新稻。”林五六笑道:“这是所里兄弟们家中刚收回处理好的粳米,我看院里的米缸空了,特意从所里带了百十斤过来。”

    “留钱了没?”听林五六说这米是所里的兄弟们带来的,朱高煦第一反应就是给没给钱。

    林五六和朱高煦朝夕相处那么多天,自然知道他的性格,因此笑着点头:“都留了,按照市价给的。”

    见林五六这么说,朱高煦也点了点头,吃着这米饭的同时也询问道:“今年的亩产如何?”

    “有高有低,基本每亩能收个三百四十来斤。”林五六的话让朱高煦点头,他对江南的粮食亩产能有这么高并不奇怪。

    他来大明一年多,基本也了解了大明现有作物和各地区的亩产情况。

    拿水稻来说,江南、湖广的水稻亩产能有三百四五十斤,河南、山东及北平山西能有三百斤左右,陕西和甘肃等地就较差,只有一百六七十斤。

    除此之外,小麦的亩产也是由西北向东南递减,亩产在一百三十斤到一百六十斤。

    诸如大麦、小米、大豆也是同样的亩产,唯有被称为蜀黍的高粱产量稍微高些,即便北方也能达到一百六十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