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入围全国优秀短篇 中篇小说初选名单(2 / 7)

逻辑和体系在,前路不可知啊!”

他顿了顿:“但无论如何能开辟新路还在这个年纪,‘天才’二字显然已经不够用了,你倒是收了个好学生。”

“羡煞我也!”

朱冬润哈哈大笑,贾植芳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

“晚上回去下棋!”

“没输够”

“来来来!”

1918年出生的胡树欲,今年61,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尤以现代汉语语法、词汇及语文教育研究为核心,其主编的教材成为全国高校的“标杆”。

也是复旦中文系硕果累累的大师。

下课铃响了,学生们却没急着走,围着许成军问东问西:“许老师,怎么才能把传统转化好”

“您下次还会讲世界文学吗”

“《希望的信匣子》啥时候发表啊”

许成军一一笑着回应,偶尔还会把问题抛给朱东润,老先生也不推辞,接过话茬就讲起唐宋文人如何“化古为今”。

此后,复旦多了个“知名”助教——许成军。

上课量一时比普通讲师还多!

怪谁

章培横、黄琳、朱绑薇这些人,但凡有课都会拉一个“兼职助教”。

许成军无奈。

这帮人到是会找清闲!

谁家好研究生给本科生上课啊!给钱了么!

——

周末傍晚的上海里弄,夕阳把青砖灰瓦染成暖金色。

许成军攥着从淮国旧淘来的两盒无锡泥人。

是苏曼舒说她妈妈年轻时最喜欢的“阿福阿喜”,心里竟有点发紧。

这特么是两辈子第一次去女朋友家里!

活多大岁数也免不了紧张好吧!

好在苏连诚这个月都在首都参与第四次文代会的事,单独面对老丈母娘!

苏曼舒走在旁边,布拉吉的裙摆扫过青石板路,手里拎着袋刚买的阳山水蜜桃,笑着撞了撞他的胳膊:“别紧张,我妈就是看着严肃,其实心软得很,上次我偷偷把你写的《北乡等你归》唱给她听,她还夸歌词写得好呢。”

许成军点头。

一个唱着《无锡景》的大家闺秀,想来也是会喜欢《北乡》的味道。

里弄深处的苏宅,是栋带小院子的两层小楼,木门上挂着块褪色的木牌。

推开门,院子里的老桂树正飘着香,树下摆着张藤椅,旁边的石桌上放着本翻开的《宋词选》,书页间夹着片干枯的桂。

不用问,定是苏曼舒妈妈常坐的地方。

“妈,我们来了!”

苏曼舒先喊了声,屋里立刻传来轻缓的脚步声。

出来的是位穿月白旗袍的妇人,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发间别着支银质发簪。

她就是苏曼舒的妈妈,沈玉茹。

当年无锡沈家小闺女,为了跟苏连诚来上海,愣是跟家里闹了半年,最后背着个小包袱就来了,这事在苏家老一辈里,至今还是段“为爱私奔”的佳话。

沈玉茹的目光先落在许成军身上,上下扫了扫。

他穿的的确良衬衫是苏曼舒挑的,袖口熨得平整,手里的泥人盒用红绳系着,倒还算周正。

还算

可能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