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全国中文系,都是响当当的“活招牌”。
他早年留学英国伦敦大学,回国后深耕古典文学,从司马迁到杜甫,从唐宋八大家到明清小品,研究领域横跨千年,却从不说空话。
抗战时期,他带着古籍辗转西南,在油灯下校勘《文心雕龙》,手稿被日军炸毁后,又重新搜集资料,硬是在1946年出版了《文心雕龙校注》。
1950年代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时,为了一个字的异文,能写信给全国十几所高校的同行求证,这份严谨让不少学者敬佩。
更难得的是,他不固守传统,1978年恢复高考后,第一个提出“古典文学要现代转化”,还收了许成军这样跳级上来的研究生,说“做学问不能论资排辈,有才华就得给机会”。
活的大师!
中文系新生翘首以待。
“来了来了!”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教室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门口,只见朱东润先生拄着根旧拐杖,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银白的头发梳得整齐,镜片后的眼睛透着温和却锐利的光。
他身后跟着两个中文系的老教授,手里抱着厚厚的讲义,刚走进教室,全场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连坐在后排的旁听生都踮起脚,想看得更清楚些。
先生笑着挥挥手。
大家期待着他走讲台。
结果——
朱东润慢慢走到第一排,没往讲台上走,反而在靠窗的位置坐下,还跟旁边的陈尚君点了点头。
大家都知道陈商君是他的得意门生,在复旦上了两年学才跳级,今早特意来陪先生听课。
什么情况!
还有大佬要讲开场
这举动让教室里泛起一阵小声的议论,林薇皱着眉跟陈阳嘀咕:“朱先生怎么坐前排了难道今天还有其他老师先开场”
陈阳也摇摇头,手里的笔悬在笔记本上,眼里满是疑惑。
就在这时,教室后门又传来脚步声。
许成军穿着件崭新的的确良衬衫,手里拿着迭讲义,嘴角带着点笑意,慢悠悠地走上讲台。
衬衫是苏曼舒给他买的。
说新身份要有新气象。
他刚站定,台下就有人小声惊呼——怎么是许成军
难道朱先生临时身体不舒服,让他来代劳
林一民傻眼了,我特么的听你你老师来讲课。
结果你当我老师
够格么你小赤佬!
嗯.
好像也够
许成军把讲义放在讲台上,没急着说话,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行字:“朱东润及其助教——当代文学与观点文学的联系”。
写完,他转过身,对着台下笑了笑,语气里带着点幽默:“看来大家早上没仔细看课表啊,上面明明白白写着‘朱东润及其助教’,不才,我就是那个助教许成军。”
这话一出,台下瞬间炸开了锅。
林薇赶紧掏出自己的油印课表,眯着眼睛看——可不是嘛!
“主讲:朱东润助教:许成军”的字样清清楚楚印在角落,之前大家光顾着看“朱冬润”三个字,压根没注意后面的助教信息。
玩这套是吧
21世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