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宋代文人题跋文的文学意涵与生命意识研究
一连几日,许成军和苏曼舒的感情持续升温。
每天晚上可以在复旦大学校园里、图书馆门口、中文系教学楼前,看到两人牵手走过的场景。
许成军抱着刚从图书馆借来的《宋史》,刚走出仙舟馆,就看见苏曼舒站在梧桐树下,鹅黄色布拉吉的裙摆沾着片碎金似的落叶,手里攥着本《经济研究》。
梁溪有淑媛,独立倚荒榛
眉黛凝秋嶂,眸光映雪晨
衣轻沾晓露,影淡隔嚣尘
纵是千般景,难及她半分
——
“等你好半天了,”
她迎上来,帮许成军理了理衣领子,“刚在资料室看你写的《传统文论现代转化》补遗,没想到你连‘比兴’和农村改革的关联都能说透。”
许成军把书往臂弯里拢了拢,故意逗她:“怎么,苏老师又要考我经济学上次你说的‘边际效用’,我可还没跟你辩明白。”
苏曼舒眼尾弯起,拉着他往相辉堂的石阶走:“才不考你,是想跟你说件事。昨天系里讨论‘价格双轨制’,有老师说‘计划外交易就是投机’,可我总觉得不对。你之前说‘市场像水流,堵不如疏’,能不能再跟我说说”
阳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在她摊开的笔记本上投下晃动的光斑。
两人在石阶上相依而坐,苏曼舒把头轻轻靠在许成军的肩膀上。
许成军指着她画满箭头的草稿:“以布票为例,城里姑娘偷偷用粮票换布,这就是最原始的市场需求。现在国企试点‘利润留成’,农村搞‘包干到户’,本质都是让‘需求’说话。所谓双轨制,不过是给水流开了道小口,以后口子会越开越大。”
苏曼舒笔尖顿在“投机”两个字上,突然抬头:“可老师说‘资本逐利会乱了秩序’。”
“秩序不是死的,”
许成军捡起片桂瓣,放在她笔记本上,“就像这桂,去年还只在植物园见得到,今年校园里到处都。需求来了,供给自然会跟上。以后会有更多‘不要布票的布’,会有私人开的小饭馆,这不是乱,是活。”
苏曼舒盯着瓣,忽然笑了:“还得是我家许老师,总能把大道理说得像讲故事。”
“作家也得为爱人服务嘛!”
“上次你说‘未来中国会有自己的汽车厂’,我还跟同学争论,现在倒觉得,说不定真能实现。”
苏曼舒其实对经济学原理和市场需求非常敏感,数学很好,她会主动追问“市场需求”,会在笔记本上画满供需曲线,这份对知识的敏感,确实很难得。
许成军学社科,对经济多少有点了解,就算不了解,他也知道未来的宏观经济整体运行情况,可以引领苏曼舒向一个相对正确的方向发展。
周末的南京路,百货商店的橱窗里挂着最新款的确良衬衫,柜台前挤满了扯着布尺的顾客。
苏曼舒站在“上海牌”手表的柜台前,隔着玻璃,轻轻碰了碰表盘上的罗马数字:“许老师,这表要攒三个月工资才买得起。你说以后,普通人会不会也能轻松买到”
许成军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柜台里的售货员正用镊子夹着手表,给顾客展示:“会的。我想以后会有更多工厂,会有更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