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浪潮”与“永久”(3 / 5)

淘回去,别把手缝布上。”

“哥!“

许晓梅腮帮子鼓得像含着俩核桃,“天赋懂嘛!我有天赋!我比咱妈缝的都好啦!”

苏曼舒没忍住笑,栗子壳扔向许成军。

“你这当哥的,少欺负晓梅!”

“那欺负你”

“有点正形!”苏曼舒嗔道。

林一民在旁边乐呵:“得得得,您俩别斗嘴了,牙都酸掉了,门要开了!”

果然,铁栅栏门“哗啦“一声被拉开,人群瞬间像潮水般涌进去。

许成军赶紧把苏曼舒和晓梅护在身前,胳膊肘挡着挤过来的人:“慢点慢点,别碰着俩姑娘!“

林一民在前面开路,嘴里还喊着:“让让啊!借过借过!“

一时间,淮国旧的柜台前瞬间挤满了踮脚张望的身影。

热闹极了。

李阿姨拉着王阿婆往前挤,嘴里喊着:“阿婆快走,晚了缝纫机就被人抢啦!”

张强跟在后面,还不忘回头朝陈先生喊:“陈先生,等下看到唱片帮我也留意下,我想给我妈下首《茉莉》!”

陈先生笑着点头,慢慢跟着人流往里走,嘴里还念叨着:“慢点走,勿要急,好东西总归在的……”

店堂里顿时充满了讨价还价的声音、机器的磕碰声,还有此起彼伏的上海话招呼声。

林一民带着许成军三人先大致地逛了一圈。

这仨人一个比一个好奇。

苏曼舒虽然从小在魔都,但是真没来过。

许晓梅在上海,还属于什么都好奇的时间段。

许成军自不用说,1979年的淮国旧在他的脑海里只存在博物馆里。

店内的布局如同迷宫般曲折。

离着最近的是乐器柜台。

门板上像挂火腿般悬着七八把小提琴,琴背的虎皮纹枫木在灯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泽。

卖琴的老师傅叼着板烟斗,正给围观的年轻人讲解斯特拉瓦迪里琴的传奇,突然有位穿的确良衬衫的小伙子挤进来,掏出一把断了弦的吉他询问是否有配件围观人群发出会心的笑声,柜台下早有学生模样的男孩蹲在地上,用放大镜仔细端详着一堆矿石收音机零件。

主营业区由玻璃柜台围成“目”字形通道,东侧靠墙的货架上挂满了色泽各异的旧衣裳,蓝布中山装、灰卡其布外套与几件褪色的呢子大衣混杂在一起,在穿堂风里轻轻摆动。

西侧柜台陈列着成排的搪瓷面盆,盆底磕出的凹痕被细心地补上了银粉,五分钱一个的修补膏就摆在旁边,吸引着精打细算的主妇们。

大厅中央的“口“字形柜台最为热闹。

一侧是摆放着进口手表的玻璃柜,劳力士金表与上海牌机械表比邻而居,老师傅用鹿皮仔细擦拭表盘的动作引来阵阵惊叹。

许成军看着稀罕,没想到在这年代还能看到劳力士。

劳力士金表是一枚全金全自动日历表。

五十年代从国外带进来的,九成新,标价200元。

逛了一圈,又看到不少售卖其他高档商品,徕卡相机、派克金笔等。

走到另一侧的自行车专区。

几辆二八杠永久牌自行车被顾客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住,车铃清脆的响声此起彼伏,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