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两处沉吟各自知(2 / 3)

拉着糊糊,张嘴就怼:“去年粮荒的时候,连这玉米糊糊都掺红薯面,还吃辣!”

林薇“嘁”了一声,瞪着陈阳往许成军碗里夹了块红烧肉:“吃点肉补补脑子。下午要不要去系里的模拟考场试试我们帮你当评委。”

许成军刚要道谢,就见苏曼舒背着布包从食堂门口经过,月白衬衫在阳光下亮得晃眼。

她似乎在找座位,目光扫过这边时,与拿碗接肉的许成军的视线撞了个正着。

微微一愣,随即笑着挥了挥手,转身走向另一张桌子。

陈阳扫了一眼许成军和林薇,撇了撇嘴,道:“你认识她”

——

许成军吃完饭与两人告了别,在校园里独自晃了晃。

给脑子一点“喘息空间”。

回到资料室时,苏曼舒已经坐在窗边的位置。

她正低头用红笔在稿纸上圈画,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格外清晰。

“苏同学这经济学霸,改行抄古籍,这跨界跨度够拿诺贝尔奖了。”

许成军把帆布包往桌上一放,笑着调侃。

苏曼舒抬头时眼里也带着笑意,推了推摊开的《文心雕龙注释》:“许同学,别贫嘴,黄侃这版批注才叫真学霸手笔。”

“你的论文中午我看了点,‘通变’篇这段,‘变则其久,通则不乏’,用来解你论文里的传统转化理论正合适。”

许成军凑过去,见她把批注抄在方格稿纸上,字迹娟秀却带着筋骨。

“你这字比印刷体还工整,当年要是练书法,说不定能成大家。”

“哪有那闲工夫。”

“我自己的的论文刚交完,这还得趁空帮你赶工。”

“对了,章教授上个月在讲座里提过‘传统文论的当代生命力’,你面试时可以往这方向靠。”

看这服务,不光帮忙抄,还有前沿学术讲座知识传达。

必须给好评!

许成军咂摸着嘴,笑道:“你这服务够五星好评了,就是不知道面试过了能不能给你发锦旗。”

“五星好评”

什么奇怪的话,但还听起来挺好玩。

“锦旗就算了。”

苏曼舒把抄好的批注推过来,指尖不经意擦过他手背,“要是真成了复旦的人,记得请我去吃绿波廊的桂拉糕。”

“那肯定没问题!”

许成军看着稿纸上密密麻麻的批注,

没说话,埋头重新梳理文献综述,并引用黄侃的观点,

这一部分其实要说就是论文里最薄弱的一环,

但没办法,时间有限,文献资料也不够齐全,只能尽力而为。

许是坐久了,也写久了。

也许是单纯想找个人说说话。

他翻开论文草稿,指着“中和之美与现实主义张力”章节:“苏同学,你看这里,我想用桐城派的‘义理考据辞章’对应创作三要素,会不会太牵强”

到是没指望有什么回应。

没想到,

苏曼舒歪头看了片刻,却给出了个许成军意想不到的答案:“我们学经济的讲成本收益,文学创作不也讲究投入产出考据就是素材积累的成本,义理是思想收益,辞章是呈现形式的溢价。”

她忽然笑了,“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