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 才子折腰,青楼论道(2 / 3)

>

他又看向舆图,凭借博闻强记,依稀能辨认出几个主要地名,但具体细节却非他所长。他老实回答:“此石色彩绚烂,然质地……似乎寻常。”

“可这舆图……晚生只知大概方位,具体路径风物,实不详尽。”

赵牧点点头,又拿起那个折叠放大镜,展开对着矿石照了照:“你看,透过这镜片,能看到里面细微的晶体结构。”

“至于舆图......”赵牧手指划过一条路线,“商队循此路而行,需熟知何处有水井,何处有沙暴,何处部落友善,何处需缴纳买路钱。”

“这些知识,可能助商队保命获利,可能助大军决胜千里。”他放下放大镜,目光平静地看着顾青衫,“诗词歌赋,自是雅事,陶冶性情,无人可说不好。”

“但若天下文人,笔墨只知围困于闺阁园囿,个人悲欢,不识这九州大地的物产风貌,百姓的生计艰难,那写出的文章,纵然辞藻华丽,意境幽远,终是如镜花水月,隔靴搔痒。”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引导:“顾公子才情卓绝,世人皆知。”

“可若你能以生花妙笔,不去重复前人吟诵了千百遍的风花雪月,而是去描绘这舆图上的万里山河之壮阔,记述这市井百工技艺之精妙,抒写边关将士守土之艰辛,探究黎民百姓生计之得失……其所见者真,所感者深,发人所未发,言人所难言,这样的文章,难道不比那些空洞的愁绪更贴近这盛世脉搏,更能动人心魄,也更能传之久远吗?”

这一席话,如同醍醐灌顶,在顾青衫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他怔怔地看着手中的矿石,又望向那张充满未知与风险的舆图,再回想《算圣》中的情节,只觉自己过往的世界骤然狭小了许多。一种前所未有的视野和可能性,在他面前展开。

“听东家一席话,青衫……如梦初醒!”顾青衫起身,郑重地对着赵牧长揖到地,“往日青衫沉溺辞藻,犹如井底之蛙,不知天地之广。多谢东家指点迷津!”

赵牧坦然受了他一礼,笑道:“不过是闲聊几句,当不得如此大礼。顾公子若有心,不妨多走走,多看看。长安城里,不仅有平康坊的繁华,更有西市的喧嚣,将作监的巧思,乃至市井巷陌的烟火气。处处皆是学问。”

顾青衫带着满心的震撼与反思离开了天上人间。

他回到住处,竟真的开始翻找以往都不怎么在意的地理志,农书,工巧图谱之类的“杂书”,往日珍若性命的诗词集被暂时搁置一旁。

这一变化,自然没能瞒过一直关注他的柳文渊。

柳文渊得知得意门生竟跑去天上人间向一个商贾请教,回来后更是性情大变,开始研读那些压根就不入流的杂学,顿时勃然大怒。

在他看来,这不仅是顾青衫的堕落,更是赵牧和天上人间对江南文坛公然的挑衅和腐蚀。

“岂有此理!”柳文渊在书房中气得脸色发青,对心腹门客道,“一个操持贱业的商贾,竟敢妄图扭转文坛风向,蛊惑我门下弟子!”

“此风断不可长!”他眼中闪过一丝厉色,“看来,不动用些手段,是不知天高地厚了。”

他沉吟片刻,吩咐道:“去,给御史台的刘御史递个帖子,就说老夫新得了一幅前朝古画,请他过府鉴赏。”

“这长安城里,怎么让区区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