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2 / 3)

十万钱,还有两百石粮,但我印象中,需要赈灾的几个郡县里,却没有伊陵郡,这是为何”

修河堤的钱被贪了,遇上发大水却没有灾民,这倒是奇事。

听了这番话,顾秉安的神情有显而易见的意外。

“四五年前的事,公主竟记得这样清楚”

长君插话:“莫说四五年,就算是十四五年前,只要公主看过的文书卷宗,都是十行俱下,过目不忘。”

顾秉安抬眸飞快的瞧了骊珠一眼。

他幼时在乡学开蒙,曾见同窗之中不知何日开始,多出了几个女娃。

一问才知,那年明昭帝特许清河公主入兰台,由当朝太傅亲自开蒙,上行下效,不少家里宽裕的乡里百姓以此为例,提着束脩,也要送自家女孩进学。

虽然这些女孩,大多也只在乡学待到十岁左右,读过几本《诗经》《开蒙要训》之类的便放回家。

但在当时,民间也是议论纷纷,闹了好一阵风雨。

顾秉安当时还听同窗议论:

公主若想开蒙,找个老师在自己寝殿内随便学学不就行了

入兰台,拜太傅为师,竟同皇子一个待遇,更古未闻啊。

就连他,当时也无不嫉妒地想:

这么厉害的大才去教一个公主,岂非杀鸡焉用牛刀

没想到是他见识短了。

四五年前的政务,随便一提便记得如此清楚,这位公主在兰台,学的恐怕并不比那些太学里的学生浅。

“伊陵郡那年,的确有三县河道决堤,受灾百姓上万之众。”

“上万”骊珠错愕。

“没错,”顾秉安看了一眼那本册子,“公主若再往后翻,说不定还能找到一笔记录,是督邮在裴府设宴,款待鹤州刺史的记录。”

骊珠立刻翻了翻,果然在后面看到了鹤州刺史的名字。

一州刺史,赴宴和有监察之职的伊陵督邮秘会,受贿一千金。

“那此事郡内是如何解决的”

“上万的灾民,如何解决大灾之后,这些百姓家中财帛存粮荡然无存,便只能卖田卖身活命,田落到豪族手中,良民变成家奴佃农,但豪族也吞不下如此数量的灾民,于是便有了暴乱——”

顾秉安眸色凝沉,神情间似有隐痛。

骊珠忽而明白了什么,朝膳房里瞥去一眼。

灶火炽烈,年轻匪首立在大火前,神色从容地掂着铁锅。

丹朱在底下替他添柴拉着风箱,不小心火太大,撩到了他一点发尾,裴照野冷睨了她一眼,丹朱拍着大腿哈哈大笑。

“明昭十六年大灾,明昭十七年,虞山建起了红叶寨。”

骊珠收回视线,静静看着他:

“所以,鹤州一带最大的盐枭,就是你们。”

除了贩运私盐,骊珠想不到第二种办法,能在不造反的情况下养活这么多的灾民。

闻言,顾秉安终于缓缓抬眼正视眼前的公主。

他拱手行了个大礼:

“当时生死存亡之际,为求生存,实属无奈,在下略读诗书,亦在县内官衙当过几年小吏,明白盐铁官营,实是关乎举国存亡的大计!若得一条生路,我等又岂会做这种刀口舔血的行当”

骊珠没料到他会说出这番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