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上公周身那渊渟岳峙的气息悄然收敛,他抚须含笑,姿态谦冲平和,全然没有与阿青动手的意图。
阿青见状,也收敛了剑意,默默退至赵凌身后,如同归鞘的利剑。
河上公目光转向赵凌,那双看似浑浊实则洞悉世情的眼眸微微闪动,缓缓开口:“陛下今日亲临,想必是为了推动我道家立教之事吧?”
赵凌坦然颔首:“正是为此而来,先生意下如何?”
河上公并未立刻回应,反而提出一连串疑问,言语间充满了审慎。
“陛下,当今天下,法家严刑峻法,儒家纲常伦理,此二者最为帝国倚重,却未见陛下急于令其立教。”
“即便不论此二者,盖聂先生乃纵横大家,与陛下渊源颇深,陛下何不先扶植纵横一脉?”
“再者,邹玄先生已率阴阳家入朝,其学说与祭祀、天命紧密相连,于民间影响力可谓如日中天。陛下为何独独青睐于我道家?”
赵凌静静聆听,嘴角始终含着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并不打断,示意河上公但说无妨。
河上公仙风道骨的脸上渐渐浮现出更深的笑意,直接说出了他真实的顾虑:“陛下如此行事,若非对我道家学说格外垂青,那便是……”
“欲将我道家置于炉火之上,成为众矢之的?莫非陛下是想……借此毁了道家?”
他的担忧不无道理。
道家自老子、庄子之后,影响力已不及备受皇室推崇的阴阳家。
加之先前安期生、徐福等方士欺瞒始皇帝,引发“坑儒”之事,牵连不少方士,阴阳家跟着声誉亦受影响。
若皇帝欲清算旧账,却又重用了阴阳家,随手将这口黑锅扔给道家,也并非不可能。
而且道家开山立教,儒家会答应?
阴阳家会答应?
到时候他们如何顶得住?
赵凌听他直言不讳,先是微怔,随即恍然,不禁失笑。
谁说的道家的人都是直性子,分明是修行成精的老狐狸,思虑之深,远超常人。
不过,河上公的疑虑也在情理之中。
“先生多虑了。”赵凌笑容平和,从容解释,“朕此举,纯粹是出于对道家学说的欣赏。”
他进一步阐述其百家争鸣的布局:“儒家重人伦,法家严律法,此二者如同帝国之经纬,用以规范秩序,治理万民,故其贤才当入朝为官,执掌实务。”
“阴阳家通鬼神,主持祭祀,可使黎民有所敬畏,收敛恶念,于教化有益,此亦佳事。”
说到道家,他语气中带着一丝真正的欣赏:“而道家……朕欣赏的,正是那份‘道法自然’的洒脱,是老庄思想中的逍遥与深邃。”
“朕既倡百家齐放,道家为何不能开宗立派,以其智慧启迪民心,教化万民呢?”
“教化万民?”河上公眉头微蹙,不解地说道,“陛下,道家修持自身,追求天人合一,至于万民是否被度化,与吾辈有何关系?这该是陛下和朝中大臣关心的事。”
赵凌闻言,不以为忤,反而抚掌大笑:“妙极!朕要的,正是道家这份‘与我无关’的真性情!”
河上公却敏锐地抓住关键,再次试探,言语间甚至流露出避世之意,反驳道:“陛下既以法家律令约束行为,以儒家纲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