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头刚爬过屋脊,刘伯温带着杨宪、牛达已在田埂上转了半日。
步弓丈量的“咔嗒”
声里,牛达把新量出的田亩数报给杨宪,杨宪蘸着泥水在册子上勾画,墨迹混着汗珠子往下滴。
“这块地,普济寺说是‘香火田’,量出来却比寺里报的多了两顷。”
杨宪把册子往田垄上一拍,“李乡绅的佃户说了,去年收的租子,一半进了寺里,一半拉回了李府。”
刘伯温蹲下身,扒开田边的杂草,露出一块半截埋在土里的界碑,上面刻着“张家庄”
三个字。
“这是张家的老宅地,早被他们算成了寺产,界碑却没挪。”
他指着碑上的刻痕,“记上,归官府。”
牛达扛着步弓往远处走,嗓门亮得能惊飞麻雀:“那边还有!
慧安寺后坡的林子,其实是王举人的果园,挂了寺名就免了税,果子全拉去苏州城卖了!”
清查队走了一村又一村,田埂上的脚印叠着脚印,册子里的红圈越来越密。
那些藏在寺庙名下的隐田、挂在僧人名下的私产,被一五一十地扒出来,连带着伪造的地契、串通的账册,都堆成了小山。
有僧人想拦,捧着佛经念“阿弥陀佛”
,杨宪只把查勘记录往他面前一递:“佛说不打诳语,这些田产的真主是谁,你心里没数?”
僧人顿时哑了声。
有士绅托人来说情,送银子送字画,都被刘伯温原封不动退回去,只传了句话:“册子上的字,改不了。”
半月后,苏州府衙前的空地上,新造的鱼鳞册码得整整齐齐,每一本都写着“官田”
二字。
牛达叉着腰站在册子旁,看着农户们围过来看自家被占的田终于归了官府,咧嘴直笑。
杨宪拿着总账册核对,笔尖划过最后一笔时,长长舒了口气。
刘伯温站在廊下,望着那些册子,眼里没什么波澜。
他知道,这些田产不过是江南隐田的一角,但至少此刻,阳光下的田埂上,再没有藏着掖着的猫腻——那些见不得光的土地,终于回到了该去的地方。
这日天刚擦黑,江南地面上暑气还未全消,刘伯温与杨宪、牛达自府衙出来,正欲回暂居的宅院。
三人一路说着清丈田亩的进度,忽闻巷口一阵风响,数道黑影如狸猫般窜出,手中短刀在残阳下闪着寒芒,直扑过来。
“有刺客!”
牛达嗓门粗,先喊了一声,仗着身强力壮,猛地将刘伯温与杨宪往旁一推。
那几人招式狠辣,刀刀往要害招呼,牛达赤手空拳,竟也凭着一股蛮力格开数刀,只是臂上已添了道血口。
杨宪虽文弱,却也急中生智,拉着刘伯温往墙角缩,顺手抄起街边的条石砸去。
刘伯温毕竟经得多,临危不乱,喝令随行的护卫:“拿下!”
护卫们本就警觉,此刻纷纷拔刀迎战。
巷子里顿时刀光剑影,喊杀声起。
那伙刺客见势不妙,虚晃几招便想逃窜,却被护卫们缠住。
一番缠斗,终有两人被擒,其余的见事不可为,竟抹了脖子,死得干脆。
刘伯温看了看地上的尸体,又瞧了瞧牛达臂上的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