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常孤雏怕是再难有出兵之机,也唯有等日后朱标登基,那辽东军方有施展本事之处。
虽说现今辽东军不得出征,可常孤雏并未将操练之事荒废,反倒比平日里严了几分。
既无战事,便着力锻炼本事、体能与战场技巧。
莫要等到了战场上丢了性命,能让士兵少死一个便少一个。
除此以外,辽东之地正加紧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为日后之转型铺下根基。
打仗,打的便是钱粮与后勤物资,这些个道理,常孤雏心里门儿清。
所幸那文韬武略系统,即便在不能打仗之时,亦可借治理内政来获取点数。
常孤雏接手辽东时日颇早,经他一番大刀阔斧的变革,辽东民风较大明别处更为开放。
又经教育上的改革,辽东年轻一辈得了良好教化,论整体素质,比大明各处强出许多。
人有了学问,那人才自然便多了。
再者,如今大明科举纳了辽东新学,如此一来,诸多辽东学子便有了入仕之机。
虽说录取人数尚不及那传统儒生,却也算有了个好开头,这便是最好的结果了。
辽东之教育,并非以儒学为要,于科举上稍显劣势。
可辽东学子入仕之后,办事能耐却是顶好的,这是传统儒生比不得的。
且近些年来,辽东学子晋升之,那是最快的。
自山东孔家被扳倒后,儒生势力便似被砍去一臂。
现今南方学阀虽仍把持着儒学传播之权,然终有一日,辽东新学定能将其冲垮驱散。
如今辽东百姓皆投身于辽东大建设,鲜有人离开辽东去别处展。
这实是无奈之举,辽东地广人稀,虽说有不少移民来投,可人口还需慢慢增多。
且辽东也不能毫无章法地接纳过多移民,得依着辽东当下的生产力与展力,有谋划、分阶段地引入移民。
其战略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互配合,需严行之,一步一步把那规划给完成了。
辽东已被立为大明之特区,有相对自由的立法之权。
是以在辽东营商,所受限制不大。
然须遵行辽东所颁之商业法。
正因如此,大明各处商人都乐意来辽东营商。
虽说乍看之下,所缴商税颇高,可比起别地那些名目繁多的杂税,再加上买路钱等,统共算下来,在辽东做生意获利反倒更多。
辽东恰似一个聚宝盆,将大明各处士绅豪族、商人富户的钱财,都往这儿汇聚。
江南士绅豪族与商贾巨富,并非没打过与辽东一争高下的主意。
可辽东工坊的生产力与技术之先进,岂是他们能比的?面对先进技术,其产品毫无优势。
他们也只能略施手段,抵制辽东的万民商会,好保住自家商业版图。
但终究难以全然防住,到底还是让万民商会在大明各处扎下根来。
如今这辽东,已然成了咱大明头一份儿的赋税出处。
真个是一年强过一年,上缴的赋税也一年多似一年。
如此一来,朝廷的财政得了极大舒缓。
又将辽东诸多新技术用在大明各类民生建设里头,辽东的地位便愈高了,愈紧要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