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兴汉十一年(1 / 5)

直到大军撤回冯翊境内。

关彝整个人都是懵的。

什么叫陛下已经夺了长安?!

什么叫司马炎篡位称帝?!

这一切是不是来的有点太快太突然了?

两人合并一处之后,文鸯便主动告诉关彝自己经历的一切。

关彝这才知道,此前魏军军阵中的动乱,正是文鸯所为。

后来也是文鸯主动选择挡住羊祜的追兵,才给自己争取到了逃生的时间。

面对着这个救了自己两次的人,关彝彻底放下防备。

准备带着文鸯一起返回长安。

既然长安已经拿下,战略目标已经完成,自己再留在并州的意义也就不大了。

还是回去等陛下的下一步安排比较好。

羊祜也终于在派出的追兵被文鸯击退后没多久,就收到了洛阳的旨意。

这才知道江山已经改朝换代,大魏已经亡了,现在当朝的是大晋。

如此一来,不光是羊祜自然就没有继续追击的心思。

新朝初立,正是需要争权夺利的时候,司马炎也需要自己手中的兵马来维持稳定。

至于军中的司马氏族人,更是急不可耐的想要回去接受司马炎的封赏。

于是大军立刻放弃继续追击关彝和文鸯的打算,撤回洛阳。

而另一边,长安的刘谌却始终没有等到关中士族的回应。

这当然不会是杜氏和杨氏没有在其中出力。

相反,这两家因为已经彻底倒向刘谌的缘故,他们比谁都想让其余家族也效忠大汉。

只有这样,他们的功劳才会更大,将来也可以凌驾于其他家族的头上。

别人也不是傻子,且不说能不能忍受杜杨两家在未来的几十年甚至是几百年的时间里骑在自己的头上。

光是刘谌开出来的条件,就让其余家族难以接受。

什么叫关中百姓疾苦,朝廷不愿加征税赋,请各家出些钱粮,暂时支应国事。

什么叫武功一战,朝廷见各家私兵战力不俗,可编入军中,为国效力,好早日讨伐曹逆?

什么又叫朝廷新迁,欲重修殿宇,再编典籍,展示大汉气象。

各家须出学识渊博之人为朝廷出力?

要粮、要人,各家倒是还能忍受。

可是问他们要辛苦培养的人才,谁能忍得了?

谁不知道你刘谌打的是什么主意,这些人才可都是家族传承的根基。

你一道旨意把他们调到长安,名为编纂经典,实为软禁之举。

分明就是要断了各家的传承,真以为别人看不出来?

面对这个结果,刘谌倒也没觉得有什么意外。

之前在益州的时候能成功行此事是因为自己彼时还很弱小,而且伪装的也不错。

没有人会防备这一点。

现在自己兵强马壮的,也懒得跟他们多废话,目的自然也就暴露的清晰一些。

但刘谌不担心他们会起兵造反。

司马攸还占据长安的时候,他们都不敢破釜沉舟。

自己已经坐稳长安,他们又怎么可能敢跟自己拼命。

而且在进入长安的第二天,刘谌就接连颁布了好几道政令,全都是利好百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