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水泥的推广与发展(1 / 4)

苏康蹲在窑厂门口的青石墩上,手里攥着根柴禾棍在泥地上划拉。

柳青端着刚熬好的绿豆汤过来,见他写了满地黄澄澄的 “康” 字和 “宁” 字,忍不住笑出声:“少爷这是在练字?”

“练啥字,” 苏康抬头抹了把汗,柴禾棍在 “康” 字上重重一点,“这水泥总得起个名吧?叫‘苏记’太张扬,叫‘威宁土’又太土。”

柳青把碗递给他,自己也蹲下来,指尖在两个字中间连了道线:“那不如就叫‘康宁’?‘康’是你的康,‘宁’是威宁的宁,听着就安稳。”

她低头看着地上的字,眼尾的碎光像落了星子,“就像咱现在这样,能安安稳稳把日子过下去,比啥都强。”

苏康把绿豆汤一饮而尽,空碗往地上一搁:“就叫这名!”

他兴奋地扭头冲窑厂里喊,“王贵!找个木匠来,做块黑漆金字的招牌,就写‘康宁牌水泥’!”

王贵从窑口探出头,满脸烟灰地应着:“哎!这就去!”

招牌竖起来那天,苏康没急着往外铺货。

他让人把县城到西乡那段坑洼路刨了,修了里把地的样板路。

李铁锤带着建工部的人蹲在工地上,天天跟苏康较劲儿:“大人,路基垫两层碎石就够了吧?三层太费料。”

“费料也得垫。”

苏康踩着刚铺好的碎石子,鞋底子碾得咯吱响,“这路是给百姓走的,不是给当官的看的。将来马车、耕牛往上面轧,不结实咋行?”

他蹲下来扒拉着碎石,“看见没?得把大小石子掺着铺,空隙才小,浇上水泥才更牢。”

李铁锤撇撇嘴,心里却认了。

他指挥着人把水泥混凝土浆搅得稠稠的,浇筑的时候特意用木槌把边角敲实。

三丈宽七寸厚的水泥层摊开,像块青灰色的大石板,边缘还特意抹了斜坡,苏康说这样下雨天水能顺着流走,不积在路面上。

路刚硬实那天,苏康让人从拾穗营牵了匹老马,套上装满石头的板车来回碾。

车轮子在水泥路上滚得咕噜响,扬起的尘土落下来,路面光溜溜的,连道白印子都没留下。

围观的百姓里三层外三层,有个挑着菜担的老汉放下担子,伸手在路面上摸了又摸,粗糙的掌心蹭得水泥路面沙沙响:“乖乖,这比青石板还硬实!前儿个下小雨,我那孙子在这儿跑,鞋底子都没沾泥。”

旁边卖豆腐的张婶接话:“可不是嘛!以前这路坑坑洼洼的,我那豆腐框子晃得能撒一半,这下可好了。”

苏康站在人群外,听着这些话,心里头热乎乎的。

有个穿短打的后生挤过来,搓着手问:“苏大人,这水泥卖不?我想给院里砌个猪圈,省得下雨天猪粪流得满地都是。”

苏康摆摆手:“先不卖。等把县城的街道修完了,让大伙儿都瞧见好处再说。”

接下来半个多月,建工部的人熬得眼窝都青了。

他们先把县衙门前那条主街翻修了,又把几条常走的巷子铺了水泥混凝土。

以前一到雨天就污水横流的 “臭水巷”,如今干干净净,孩子们光着脚丫在上面跑,娘亲们站在门口喊吃饭,声音都比往常亮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