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下,您就在廊下坐坐,莫要走远吹了风。”
宋清音欣然点头,脸上露出一个真切而带着点雀跃的浅笑:“好,有劳你了。”
欣喜的笑容冲淡了她眉宇间的病气,显露出几分属于鲜活与慧黠。
阳光落在她脸上,连细小的绒毛都清晰可见。
裹着厚实的棉斗篷,坐在廊下铺了软垫的竹椅上,宋清音眯着眼,感受着冬日暖阳洒在身上的融融暖意。
微风拂过,带着泥土和草木的清新气息,让她因长久困于病室而有些昏沉的头脑为之一清。
她贪婪地呼吸着空气,看着院中忙碌的蚂蚁,听着远处隐约传来的鸡鸣犬吠,心情是几日来难得的轻快与放松。
宋清音随意地打量着这个小院。
整洁,朴素,一切井井有条。
后院小小的天井收拾得很干净。
角落里堆着整齐的柴垛,水井旁的石板被磨得光滑,几件洗净的粗布衣裳在阳光下散着皂角的清香。
与她以前住过的屋子相比,这院子并不大,就是有几间屋子,环视一周也能看的分明。
看了一圈,宋清音最终将目光放到了西侧那间屋子。
不过她并没有动,依旧安静地坐着,晒着太阳。
听着秋月絮叨村里谁家又添了丁,谁家的鸡被黄鼠狼叼走了。
直到感觉身体被晒得暖洋洋,精神也好了许多,她才在秋月进屋去取热茶的间隙,缓缓站起身。
“躺久了,腿有些麻,我就在这院里慢慢走两步。”
她轻声对旁边候着的春桃说,语气自然。
春桃连忙过来虚扶着她:“小姐小心脚下。”
宋清音点点头,慢慢的在这小小的院子里踱步。
她走得很慢,像是在活动筋骨,目光状似无意地扫过西厢房。
门是虚掩着的。
走到西厢房门口,宋清音的脚步顿住。
透过虚掩的门,可以看见一排排整齐地书架。
如此博学的村长,可真是不多见啊——
她垂下眼睑,状是无意地问道,“这是夫君的书房?”
春桃点点头,道:“是的,姑爷有时会在里面看书、写字,处理些村里的文书。”
“是吗?”
宋清音脸上露出几分恰到好处的向往“我从前在闺中时,身子弱,许多事做不得,就喜欢看些杂书打时间。”
她说着,手已经轻轻推开了那扇虚掩的门,“不知夫君这里,都有些什么书?”
门应声而开。
房间不大,陈设也简洁。
一桌一椅,一个樟木书架,一个炭盆,倒是书架上,满满当当的。
不过大部分是些《千字文》、《农桑辑要》、《河工纪要》之类的实用书籍。
宋清音细细浏览着,很快就被书架第二层中间几本装帧明显不同的书吸引。
靛蓝色的厚实布面,书脊上印着古朴的字:《九域舆志》、《衡策论》、《明王要略》、《兴衰鉴》……
一本本,一点儿也不像是一个村长该研读的东西。
巨大的震撼让她心头剧跳,但面上却丝毫不显。
她甚至向前走了两步,来到书架前,目光带着纯粹的好奇和欣赏,落在那几本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