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青玉坊的晚霞与思念(2 / 3)

p>

年轻人都想着往外跑,觉得在村里没盼头。”

“就是,就是,”

另一位大婶接口道,“我家那口子,那时候就总念叨着要出去打工,哪怕去矿上受苦,也比在家里强。”

就在青玉坊的乡亲们几乎要对生活失去希望的时候,她们来了。

那是一个春天,,“我家那口子,那时候就总念叨着要出去打工,哪怕去矿上受苦,也比在家里强。”

就在青玉坊的乡亲们几乎要对生活失去希望的时候,她们来了。

那是一个春天,山里的积雪刚刚融化,露出了灰黄色的土地,空气中还带着料峭的寒意。

一支由几个年轻姑娘组成的小队,背着简单的行囊,唱着嘹亮的歌曲,走进了青玉坊。

她们穿着统一的制服,虽然朴素,却干净整洁。

一张张年轻的脸庞,充满了朝气与活力,眼神明亮而坚定。

为的是一个看起来二十出头的姑娘,个子高挑,剪着利落的短,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说话干脆利落,眼神里透着一股与年龄不太相符的沉稳与干练。

她就是林薇,这支小队的队长。

起初,乡亲们对她们是陌生的,甚至有些戒备。

山村里难得见到外人,更何况是这样一群“特殊”

的姑娘。

她们是来做什么的?是上面派来的工作组吗?能待多久?能帮上什么忙?大家心里都打着鼓。

“我还记得林薇队长第一次跟我们说话的样子,”

刘大娘的记忆清晰得仿佛就生在昨天,“她站在村头那块大碾盘上,声音清亮,一点也不怯场。

她说:‘乡亲们,我们是林薇小队,是来帮助大家建设家乡,过上好日子的!

’”

当时,很多人心里是不信的。

好日子?那是多么遥远的一个词啊!

祖祖辈辈都这么过来了,几个年轻姑娘能掀起什么风浪?

但很快,林薇小队就用她们的行动,打消了乡亲们的疑虑,也一点点温暖了大家冰封已久的心。

她们没有住在村里仅有的、条件稍好的村支部办公室,而是自己动手,在村边的空地上搭起了简易的帐篷。

她们拒绝了乡亲们勉强凑出来的粗粮细粮,坚持和大家同吃同住,一起下地干活。

“她们刚来那会儿,可真把我们吓坏了!”

张婶,村里有名的快嘴,此刻声音也低沉下来,带着浓浓的不舍,“那些细皮嫩肉的城里姑娘,哪干过咱们这地里的粗活啊!

林薇队长带头,拿起锄头就下地。

那时候地刚化冻,硬得像石头,她们手上磨出了血泡,也不哼一声,晚上就在帐篷里用针挑破,第二天照样干!”

“还有晓燕姑娘,”

一位大爷补充道,“就是那个戴眼镜,看起来斯斯文文,像个学生娃的姑娘。

她是小队里的技术员,带来了新的种子和耕作方法。

为了改良土壤,她带着我们去山里找腐殖土,去河边挑沙子,手把手地教我们怎么沤肥,怎么合理密植。

有一次下大雨,她为了抢救试验田里的秧苗,摔进了泥坑里,浑身湿透,了高烧,硬是撑着不肯休息。”

“小芸姑娘心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