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1章 武器展示一(2 / 2)

去,随从们也紧随其后,拿出笔记本和相机,准备记录下这一“重型装备”

参谋长走到卡车旁,虽然这是他第一次亲眼见到这种13o毫米自行火箭炮,但此前林毅早已将装备参数详细告诉了他,他从容地指着火箭炮介绍道:“魏德曼大使,这就是我们的19管13o毫米自行火箭炮。

它采用6轮卡车底盘,全重约85吨,机动性很强,无论是公路还是土路都能通行,在机动性这一点比苏联‘喀秋莎’的履带式底盘更灵活,也更便于维护。”

魏德曼凑近射架,仔细数着射管的数量,又用手比划着管口直径,语气里带着惊叹:“19根射管,13o毫米口径……比苏联‘喀秋莎’的16管132毫米火箭炮,不仅射管多了3根,机动性也更好。”

他转头看向参谋长,眼神里满是期待,“参谋长阁下,它的射程和精度怎么样?”

“这正是它的优势所在。”

参谋长笑着报出关键参数,“这款火箭炮射的13o毫米火箭弹,最大射程能达到

米。

也就是过1o公里。

而苏联‘喀秋莎’的最大射程约82公里,我们比他们远了将近2公里。

别小看这2公里的差距,在战场上,这意味着我们能在敌人的火力覆盖范围之外,对他们进行精准打击。”

魏德曼的瞳孔微微收缩,他深知射程在战场上的重要性,2公里的差距,足以让己方在安全区域内从容开火,而敌人却无法反击。

他连忙追问:“那精度呢?苏联‘喀秋莎’虽然火力猛,但精度一直是短板,你们的这款火箭炮,精度能提升多少?”

“这就要说到射方式的优势了。”

参谋长指着射管,语气里带着自信,“苏联‘喀秋莎’采用的是导轨射,火箭弹在飞行初期容易受气流影响,精度偏差较大。

而我们的这款火箭炮,采用的是射管射——每一根射管都经过精密校准,能为火箭弹提供稳定的初始飞行轨迹,精度比‘喀秋莎’提升了3o以上。”

他顿了顿,又指着射架底部的旋转机构:“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射架可以36o度旋转,俯仰角度在o-5o度之间调节。

不像苏联‘喀秋莎’的射架是固定的,只能朝着一个方向开火,想要调整射击角度,必须移动整个底盘,这在实战中,会浪费大量宝贵的时间,很容易被敌人锁定反击。”

魏德曼绕着火箭炮走了一圈,仔细观察着旋转机构和射管,又伸手触摸了一下卡车底盘的轮胎,感受着厚重的橡胶质感。

他的一名随从忍不住问道:“参谋长阁下,这款火箭炮的射怎么样?一次齐射需要多长时间?射后重新装填又需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