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o章 索要文物二(1 / 2)

更不必说大英博物馆的"

中国馆"

,13万余件藏品中,过七成来自劫掠,连斯坦因从敦煌骗走的24箱写本、5箱绢画,都被精心标注着"

中亚探险收获"

法国的掠夺史同样触目惊心。

枫丹白露宫的中国馆内,陈列着3万余件圆明园珍宝:郎世宁绘制的《乾隆皇帝大阅图》、嘉庆年间的翡翠朝珠、雍正御制的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梅瓶,每一件都价值连城。

拿破仑三世的妻子欧仁妮皇后,甚至用从圆明园掠夺的绸缎制作礼服,在凡尔赛宫的舞会上惊艳四座。

而卢浮宫的《女史箴图》摹本,本是乾隆皇帝的心爱之物,却在八国联军侵华时被英军掠走,至今仍以"

东方艺术典范"

之名,悬挂在德农馆的显要位置。

美国虽然起步稍晚,却也不甘落后。

波士顿美术馆的"

中国艺术长廊"

里,五代时期的《捣练图》摹本、商代青铜饕餮纹方鼎,都带着劫掠者的编号;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昭陵六骏石刻浮雕,更是1914年被美国人毕世博切割盗运出境。

这些文物早已融入西方社会的文化血脉,成为政客装点门面、富豪彰显品味的"

传家宝"

,又怎会轻易放手?

"

这些文物不是藏品,是华国的血泪!

"

伍豪突然起身,将一叠泛黄的照片重重拍在桌上。

投影幕布亮起,大英博物馆的敦煌壁画残片、卢浮宫的圆明园金编钟、美国博物馆的昭陵六骏每一张照片下方都标注着劫掠时间与经手人。

"

乾隆年间的金瓯永固杯,现在陈列在白金汉宫;

圆明园海晏堂的十二生肖喷泉构件,被你们分散收藏在世界各地。

这些带着弹孔和裂痕的文物,哪一件不是在控诉掠夺者的罪行?"

会议室陷入死寂。

克尔爵士偷偷擦拭额头的冷汗,蒙巴顿勋爵无意识地转动着袖口的圆明园鎏金袖扣,尼科尔则盯着手中的翡翠扳指——那正是19oo年从一位清朝王爷手上夺走的。

这些象征荣耀的"

战利品"

,此刻却像滚烫的烙铁,灼烧着他们的良心。

但当利益与尊严激烈碰撞,这场文物归还的博弈,注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伍豪目光如炬,扫视着涨红着脸的英、法代表,周身散着令人无法忽视的威严气场。

他缓缓起身,声音低沉却字字千钧,仿佛裹挟着百年历史的厚重:"

186o年,英法联军的铁蹄踏碎了北京的宁静。

清朝咸丰帝仓皇出逃承德,你们的士兵如豺狼般涌入圆明园,将这座凝聚着几代工匠心血的万园之园洗劫一空。

精美的珐琅彩瓷器被随意砸毁,珍贵的《四库全书》残页散落满地,熊熊烈火燃烧了三天三夜,映红了整个北京城的天空!

那不仅是建筑的毁灭,更是华国千年文化的浩劫!

"

说到此处,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悲愤:"

19oo年,八国联军侵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