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抚恤制度(2 / 3)

听?”

韩当问道。

“抚恤制度,便是在将士战死之后,官府对其家属,给予一定的补偿,可以放钱粮,也可以补偿田亩!”

我解释道。

“原来如此!

这一制度倒是比军饷要好啊!”

韩当说道。

“哦?不知义公觉得好在哪里?”

我连忙问道。

“如此一来,只要从军,不管战死还是立功,亦或是将来退伍,将士们都能有所得!

今后将士们必能在战场之上,舍生忘死,身先士卒!”

韩当回答道。

“主公,肃也觉得如此!”

鲁肃赞同道。

“子布,你怎么看?”

我又问张昭道。

“主公,这个抚恤制度不同于军饷,昭以为并不会对财政造成负担!

所以可以实施,而且主公可以对此加上几点限制。

比如:临阵脱逃者、触犯军法者,对这些现象加以限制,便可像韩都督所说的那样激励士卒!”

张昭回答道。

“哦?你们竟然如此赞同。

呵呵,我倒是有几点想法要说说了。

倘若日后,数十万大军战败,战死者数以十万计,又该如何呢?”

我问道。

“这…”

三人顿时无言以对。

“就像这次董袭所部,中了夏侯惇的诱敌之计,又是否给予他们抚恤呢?”

我又接着反问道。

“尔等不能只看如今我军在百战百胜,也得考虑到日后万一战败的问题!

毕竟没有百战百胜的名将!”

我说道。

“我等受教了!”

三人道。

原本这个时代就没有抚恤制度,而我结合着后世宋元明清的情况之后,也决定不增加这一制度。

因为后世这几个朝代,除了每个王朝前期,军队常常能够百战百胜之外,到了中后期都是胜少败多,给战死者家属放抚恤金,就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虽然这一制度的优点也很明显,可以让将士们没有后顾之忧,在战场上能够舍生忘死,但我也得为后代们进行考虑。

“一个制度,总有他好的一面,以及坏的一面!

咱们不能只看好的一面,而忽视了他坏的一面。

更不能看了他坏的一面,而不看他好的一面!

所以不管是军饷也好,还是抚恤也罢,皆有利有弊!

依我看呐,倘若是打了胜仗,就给战死者放抚恤。

倘若战败,则自然是将领的责任,那么战死将士的抚恤金,就用做惩罚,由将领来出!”

我说道。

“那主公,这次董元代原本应该功过相抵,现在一来,该如何处理?”

鲁肃问道。

“董元代能在包围下,率部坚守,直到援军抵达,后又率部先登寿春,这些都是功,董元代该赏!

但中了敌人诱敌之计也是他的过错!

所以也该给他应得的赏赐,再让他亲自对战死将士负责!”

我总结道。

“主公英明!”

“主公,末将有个问题!”

韩当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