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理想,洁身自好。
但就我个人而言,更愿意走一条‘学以致用’的路。
人这一生,若能知行合一,才算真正通透。”
轻轻点头,杨道露出赞同的神情:“这倒是。
明理不难,难的是愿意依理而行。”
虽然他觉得林向安过于年轻,这才对未来有着很大的期待。
可现实往往残酷,世事多变。
不过他也能看得出来,林向安并非那种只凭一腔热血横冲直撞的书生。
若是多年后,他仍能坦荡说出今日这番话,那才是本事。
说到这儿,两人不知不觉间,将话题转到了科举应试之道,尤其是对经义的理解与取舍。
杨道自幼随名师读书,年纪轻轻便入了国子监。
所授教官大多是当世有名的讲席学者,底子扎实,见识亦广。
加之家中背景深厚,自然不仅博闻强识,更有深入研习的余裕。
林向安虽年纪尚轻,但谈吐清晰、思路清楚,并不逊色于他。
若说其来由,倒不全是书本所学。
鉴于前世阅历,虽未曾真正身处体制,却也能从电视剧中看尽官场百态。
尤其自互联网兴起后,许多大神解读视频,就差字字逐句解析。
看得多了,自然也就有了自己的理解与判断。
此时与杨道探讨,他虽不自诩深通,却也能听得明白,说得上几句。
偶尔引得杨道虽诧异,内心更是服气。
饭桌上的其他人听得一知半解,却又不好插嘴。
只得默默吃菜,生怕打断两位的高谈阔论。
直到赵泽终于忍不住,才笑嘻嘻地打趣道:
“哎哟,我说二位,咱们这儿又不是国子监的讲堂,怎连吃顿饭,都讲得这般正经?你们是要考会试不假,可也别把我们几个吃饭的,逼成听讲的啊!”
说完,他又咬了一口肉,含混着笑道:
“我都快吃出书卷味儿来了。”
此言一出,众人顿时哄堂而笑,屋里气氛登时轻快不少。
郑佑也忍不住出声“控诉”
道:“道哥,明明是我请客,说好找他聊事儿的,怎么聊着聊着就变成你俩在那边相谈甚欢了?”
气氛正轻快,杨道也不急不恼,反倒露出淡淡的笑意:
“平日想和你们谈几句,但你们不喜欢,这不今日难得坐一块儿,才有机会聊。”
在赵泽还未出现之前,他与郑佑、徐言恭、李景昌三人相熟,其实也算是个意外。
那时他在家中并不受重视。
到了国子监,又因性子清冷、话不多,并不怎么受大家待见。
国子监里的同窗们,在相交前,多是看背景,才聚在一起形成小圈子。
他这样的,自然也没什么人愿意主动亲近。
倒是郑佑,不知怎的注意到了他,就经常主动来找他。
久而久之,就熟悉了。
后来两家有了姻亲关系,也自然更亲近。
他也就慢慢融入了这个小圈子。
后来,赵泽也是郑佑拉进来的。
“哎,道哥,我倒是现你今儿话特别多。”
郑佑立马接了句,嘴角一挑,语气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