吩咐随行手下,与林向安这边的舵工、水手对接,商议行船时的队形与间距,如何结伴而行、互为照应。
两边水手一经交接,路线安排得当,心中顿觉踏实了不少。
夜幕低垂,江面渐沉,码头上灯火微明,映在水面,宛若点点星光。
各船船篷间已有炊烟袅袅升起,隐约传来锅勺轻响,热气氤氲,添了几分人间烟火气。
离开杭州北新关闸口之前,需按例验看通关文书。
谢云那边早已提前检查妥当,顺利放行。
林向安与段昊初皆是举人身份,凭火牌可免排队,便随赵家镖局的船队一道,缓缓驶出。
此行船队共分四船。
前方是一艘重装镖船,为主舰开道领航。
其后则是装载李家货物的主货舱船。
林向安与段昊初所乘的客船紧随货船之后,靠内河侧行进,利于观察与应变。
末尾则是一艘快哨船,警戒尾部安全。
整支船队船距约三十丈,大概间隔百米。
远远望去,隐约如同一条水上长龙,秩序井然地前行。
杭州至嘉兴一段为逆流段,水势不快。
即便镖局日夜兼程,船队行进仍缓慢。
一路之上,林向安静心读书,随身带的几卷时务策论与经典义疏,日夜温习不辍。
而段昊初则练习写文,间或也与林向安切磋。
二人虽在船上,却不敢懈怠。
虽然不比陆地,但仍保持着学习。
闲暇时,也会到甲板上走动,与船上的舵工、水手攀谈。
水手多是江湖老成之人。
说起水上风浪、沿岸风情、贼寇传闻,绘声绘色。
颇为有趣。
虽已入冬,江南气候尚未严寒。
白日里仍有暖阳。
偶尔有风吹来,夹着水汽,也只是微凉。
林远、王和信与段茗几个年轻人,闲来无事,便在船头探头张望,看远岸人烟。
偶尔打水、练力,或者尝试划船,热闹又欢快。
这般平稳行进。
两日后,船队穿过嘉兴水段,继续朝苏州进。
此段河道尚未进入枯水期,水势尚且平稳。
倒省去改道或雇人挖临时水沟的麻烦。
然而天有不测。
在第三日清晨,江面突起浓雾。
白雾如棉,四野茫茫,前后船影尽失。
为防碰撞,船队不得不在临近河驿暂时靠岸停泊,等待天明。
雾气渐浓,水天不分,江面一片死寂。
唯有水流拍岸声与偶尔传来的水鸟惊鸣,令人愈沉静。
船上水手每隔一段时间便敲响铜锣,传递信息。
船队之间早设有锣声暗语,以声辨位,亦便于通报状况。
直至日上三竿,东天渐开,阳光穿透雾层,水面豁然明朗,江面上的船影方才渐次显露。
各船闻锣信号再起锚启程,船队秩序井然,继续北上。
嘉兴至苏州虽不过百余里,但这一段向来为水路要冲,沿线亦不乏暗流与隐患。
即便平日风平浪静,仍不可掉以轻心。
镖船上的人大多是白天休息,晚上守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