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敌(5 / 6)

不到,谁都不会对另外一个人完全敞开心扉,更何况在外儒内法的社会中,君臣关系的本质是“君臣上下一日百战”,双方是对手!

    那些圣人们自然不会在这上面浪费时间,其他人写这些,只会被批评媚上,为士林所不耻。

    但李祺写这些,却可以解释成,是因为他经历过君臣相疑导致大厦崩塌,家破人亡,于是有此感悟。

    这也是加强在朱元璋心中“诚心悔过”的人设。

    “标儿,咱准备将李祺推出去了,他既有能力,又有心思,那就不必再多磋磨。

    将李祺的文章发出去,让那些大臣们看看,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咱不是不讲道理的人,不是不教而诛的人。”

    朱标震惊道:“父皇,您是准备为韩国公府平反吗?”

    将李祺推在台前,是个极不寻常的信号,简直不知道会被外廷如何解读了。

    “不,恰恰相反!

    咱要你把李祺这一年来有关于忏悔的文章全部放出去,就连李善长的亲儿子都说他父亲导致君臣相疑的罪首,朕做的岂不是无比正确?”

    这是李祺以退为进的招法之一!

    朱元璋最在乎的就是面子,他是绝不可能承认自己有任何一点错误的。

    而李祺的举动就是在不断地维护朱元璋的面子。

    既然在洪武朝韩国公府案不可能平反,那么在本就漆黑如墨的名声上,再泼一点墨汁也无所谓。

    用本就没价值的东西,却可以换得皇帝更大的信任,谁能不说这大赚特赚呢?

    朱元璋教导着朱标,“标儿,咱知道你一直觉得咱杀戮过重,但咱告诉你,这些读书人一日不整治,就有一日的反骨。

    别以为咱不知道,那些读书人瞧不上咱。

    哼!

    那咱就杀一杀他们的骨头,不过这些读书人是真的坏,硬的不行来软的,想要败坏咱大明的根基,咱绝不答应。

    以前咱手上没人,这次咱有了李祺这把刀,那就好好磨一磨他们!

    真是上天垂佑大明,咱临死前还能碰到李祺,若是其他人,咱还真的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