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这件事的胜算就会大几成。
可几人都被李显穆这番话震惊到了,自古以来虽说都对寒门颇为同情,可直接把科举名额偏向过去,这太让人震惊了,甚至……
“这不公平吧。”郑欢失声道:“现在分省考生就已经让江南地区的考生颇为不满了,江南地区的录取率极低,简直是困难模式,现在又要把名额分给那些寒门子弟,这不是直接就炸了,一定会被群起而反对。”
杨荣本也这般想,可转瞬又想到了些什么,沉吟起来,“明达的意思难道是在省内各自分名额?”
“省内?”郑欢从震惊中缓缓回过神来,“若是省内的话,每个省分出三四个名额,可能影响不会很大。
但也不简单,寒门子弟是否是真寒门,当初汉朝的时候,就有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的事情,我大明朝难道就能够脱俗吗?
若是这些给寒门子弟的名额,反而被豪门子弟霸占,那又该怎么办?”
作为一部尚书,郑欢自然也不是吃素的,立刻就说到了这项政策的痛点。
在现代社会的监督下,都有无数冒充贫苦户的,更何况是监管不到位的大明朝呢?
杨荣也微微皱起眉头,“一个寒门子弟中举后,很快就会富裕起来,若是发现的晚,那到时候就难查他到底是何时发迹了。”
李显穆斩钉截铁的说道:“这些问题都能够解决,但为寒门子弟开一条路,却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监督难以到位,就加大惩罚,如果这项政策实行,由各省学道按照层级,下放到府、县之中,让他们往上推荐,若是有人冒充,则按照科举舞弊判处。
官府管控不及的话,允许士子相告,他们总不可能把所有前来考试的士子都捂住嘴。
他们若是为了举人的名额而冒着杀头的风险,那便杀之。”
按照科举舞弊来惩罚的话,郑欢等人深深皱起了眉头,杨荣却听到了另外一点,“举人名额?不是进士吗?”
郑欢也瞬间抬起头来,举人?
“举人就够改变命运了。”李显穆淡淡道:“进士都是真正的国家栋梁,等到他们中了举,自然就有钱财再供自己读书。
如果有了请名师的情况下,十年之内还中不了进士,那说明他不是我们要寻找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