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新生的叙利亚(中)(2 / 2)

他依靠军团的暴力,将这些控制了叙利亚石油、天然气、磷酸盐等核心资源的国外资本,全部收归国有,夺回了国家的主权财富。并在此基础上,优先保证了国家粮食的基本供给需求,通过一系列农业改革与资源调配,尽可能让饱受饥荒困扰的人民实现温饱,吃饱饭。这才能够为接下来国家的进一步建设与发展,提供最根本的土壤与社会稳定基础。

虽说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与波折,但这个古老国家的底子多少还是保留下来了一些,并没有完全沦落到一穷二白、所有工业基础都被摧毁的地步。哈伦心里非常清楚,凭借叙利亚自身目前的技术水平、资金储备和人才储备,想要像东方某大国那样,重走一遍全面而漫长的国家工业化道路,无异于痴人说梦,那是不现实的。

他们既没有体系完整、配套齐全的庞大工业产业生态,也缺乏足够的国内市场来提供庞大的规模经济,更没有完成资本积累,以及保持社会整体大局的长期稳定。这些都是工业化进程不可或缺的要素,而叙利亚,此刻相当于一无所有。

要想在如此不利的条件下,实现国家的工业化转型,依靠外部资本与技术的支持,似乎是剩下的唯一、也是最可行的方案。但哈伦在执政初期,为了优先保障国内发展和国家主权,定下的强硬计划已经将大部分控制本国命脉的西方资本都驱逐出了本国市场。

这些来自新欧盟,或是西欧与南欧的传统西方资本,显然不会再做一遍替别人养娃,完事后却被一脚踢开的蠢事。即使是隶属作为“出走派”盟友的“抵抗派”的新欧盟,鉴于其内部复杂的政治考量与经济利益,也不太可能在有损自身重大利益的情况下,无条件地伸出援手。

那么,在排除了所有常规选项之后,留给哈伦的选择,那份能够真正带来希望的选项,也就只剩下唯一一个了。一个可能改变叙利亚,甚至中东地区未来命运的选项。

就在他还在为眼下手头上,那份看似无解的工作感到烦恼,为国家未来的走向而忧心忡忡时,他的秘书,迈着急促的脚步,突然来到阳台,而他的到来,恰好给哈伦带来了他此刻最想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