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过境后的清晨,阳光格外慷慨,将海田小学每一寸土地都镀上了一层暖金色。空气里弥漫着雨水洗刷过的清新,混合着泥土与草木的芬芳,仿佛连昨夜的惊悸都被这澄澈的光线悄悄熨平。
武修文站在六年级一班的讲台上,目光扫过底下那群半大不小的孩子。昨夜的一切:呼啸的风、颠簸的船、黄诗娴苍白的脸,还有那个几乎冲口而出却被电话掐断的秘密……仍像潮水般在他心底反复冲刷。然而,当他的视线落在后排那个总是低着头的男孩小海身上时,一种更沉甸甸的责任感迅速压下了内心的波澜。
小海的父亲是远洋渔民,母亲体弱,家庭的重量过早地压弯了他稚嫩的肩头。他的数学作业本总是大片空白,像他紧闭的心门。武修文之前几次尝试沟通,都像石子投入深潭,仅有几不可闻的回响。但此刻,看着小海,武修文猛地想起昨夜在狂风巨浪中,自己是多么渴望抓住一点确定的东西,多么需要一种坚定的力量。这些孩子的世界里,或许没有那样惊涛骇浪的夜晚,但他们同样有着属于自己的迷茫和需要跋涉的险滩。
他深吸一口气,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翻开教案,而是将目光投向窗外湛蓝如洗的天空和那棵被风雨冲刷后愈发青翠挺拔的大榕树。
“同学们,”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安定力量,瞬间抓住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昨天晚上的风,很大。浪,很高。老师坐船回来的时候,心里……其实也很害怕。”
教室里霎时鸦雀无声。学生们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他。从来没有老师会承认自己“害怕”。小海也极轻微地抬了下眼皮。
“但是!”武修文话锋一转,眼神骤然变得清亮坚定,“害怕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是闭上眼睛听天由命,还是咬紧牙关,去找那盏哪怕最微弱的灯塔,握紧手里的舵?!”
学生们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问住了,面面相觑,小声交头接耳。
“数学,有时候就像一片望不到边的大海。”武修文走下讲台,穿行在课桌间的过道里,声音温和却自带力量,“那些难题,就是突然打过来的浪头。我们会怕,会想躲,这太正常了!可只要我们记住方向,学会掌舵的办法,一次次练习,总有一天,我们不仅能平安过去,甚至能看见海上最漂亮的日出!”
他回到讲台,打开了多媒体投影。屏幕上没有出现复杂的公式,而是一幅波澜壮阔的海上日出图。紧接着,画面一变,映出了一首短诗:
《夜渡》
黑浪欲吞舟,狂风撕夜幕。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