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明末皇宫(2 / 3)

消失的人 李甫生 1508 字 23天前

感,产生亲近。

就连崇祯那样刻薄多疑寡恩的性格,也愿与之亲近。

自从周启明离开,没有了未来科技产品。

他们将现有的,除了吃的,被收藏把玩,舍不得示人,当成了传家宝。

时间一点点过去,直到李自成的大军兵临城下。

他们依然没有忘记周启明,在不遗余力地寻找周启明。

仿佛周启明身上有股魔力,如黑夜中的火烛,吸引着他们。

他们心里明白,天灾人祸的大明,积重难返。

也许能从周启明的身上,他们能够看到拯救腐朽明王朝的希望,这是他们本能的直觉。

贪官勋贵,不是不爱国,只是他们更爱权,更爱钱。

贫困百姓不是不爱国,只是他们不爱这个软弱无能,腐朽的政府。

京城根本不需要攻打,失去民心,即使再坚固的城墙,也形同虚设,贼军来去自如。

说是贼军,一点不为过。

过去,他们打着“均田免粮,跟着闯王不纳粮”

,“吃他娘,穿他娘,打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的口号深得人心,民心所向。

然而,打仗也好,治理也好,哪样不要钱粮。

这些钱粮从哪里来,从大户手里吗?纵观整个大明,又有多少大户,那些大户少得可怜,总有抢完的一天。

何况,在小冰河天灾时期的明末,就算是大户,又有多少钱粮。

到最后,这些有限的钱粮来源,就变成了向普通百姓索取。

演变成劫掠百姓,杀人放火,百姓无法避免深受其害。

所有的口号也好,表面的安抚也好,只不过都是政治家欺骗的手段,愚弄百姓的借口。

贪婪自私的小农意识,永远上不了台面。

他们只能让社会科技倒退,让百姓更加的苦难。

他们眼里只有自己的利益,不会去思考社会的本质。

一味掠夺,一味欺骗,而不去考虑民生民心!

生产展,生产力提高,社会的合理分配……。

将大好的局面,祸害成失去民心,让人更加痛恨的势力。

开始,李自成还能约束手下,但被利益冲昏头脑的贼军,彻底放飞自我,变成了洪水猛兽,奸淫掳掠无恶不作。

但有一点好,对于赤贫人家,没有劫掠。

可他们家的年轻女性,但凡有点姿色,就无法幸免了。

贼军先攻破的是外城,那些大户人家先遭殃。

大户人家轮不到普通兵卒上门劫掠,他们只能将目光转向普通百姓。

无论达官显贵,还是黎民百姓,在这些如狼似虎的牲口面前,无一幸免,遭到他们无情奸淫掳掠。

一时间,京城犹如人间地狱。

而在内城的崇祯帝,得到京城外城陷落的消息,万念俱灰,嘴里喃喃自语:“奸臣误我!

奸臣误我……!”

他命人将太子交付给朱纯臣,又将三个儿子送往他们外祖家。

失魂落魄的他,和捧着宝剑的王承恩,来到昭仁殿。

崇祯明白;李自成的贼军打进内城,他的皇后嫔妃还有女儿,绝难幸免,都会受辱。

会给他们朱家皇室蒙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