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大臣,偶尔被皇太后召入后宫,商谈国家大事。
他们对此皆深感自豪。也惹得其他大臣羡慕嫉妒。
哪知,皇帝拓跋弘渐渐长大。懂事后,他认为冯氏行为背叛了自己父皇,深以为耻。
皇帝不敢对皇太后如何,也不想动那些偶尔进入后宫的大臣。
但他从内心深处厌恶李敷、李奕、王叡等人,决意拿他们开刀泄恨、并警告其余。
虽然拓跋弘年纪不大、权力也受到制约,但他毕竟是皇帝。
他有了这样心思,便时时留意合适人选,等待、寻找机会。
安东将军、相州刺史李欣给皇帝带来了机会,成为拓跋弘惩罚李奕的人选。
李欣、李奕、李冲…这些人的李氏家族,是幽州范阳(河北)李氏。与西凉陇右李氏不是一回事。
李欣之父李崇担任过北燕国吏部尚书。
太武帝拓跋焘征伐北燕时,李崇主动投诚,得到信任,担任魏国平西将军、幽州刺史。
李欣初入仕途时,担任中书学生。后迁中书博士,成为拓跋濬老师。
文成帝拓跋濬登基后,李欣得到重用,升任仪曹尚书、中书秘书。
献文帝拓跋弘继位后,李欣晋升至安东将军、相州刺史。
李欣与李奕长兄李敷是发小、好友。
这年秋天,李欣被部下举报私吞朝廷赈灾物资,遭到御史大夫弹劾,被押解到平城待审。
这个时代,朝廷对州一级的管理,分军事、政务两方面。
李欣的职务是安东将军、相州刺史,军政大权一肩挑。
对于这样的方面大员来说,什么是公款公物、什么是私钱私财,其实是很难分得清的。
朝廷一般也不会插手这事。
但既然御史大夫弹劾了,那就按程序来。
冯太后没把这当回事。
加上孙子拓跋宏出生后,冯太后当上了奶奶,逐渐把自己的重心转移到培养、饴弄孙子这事上。
她觉得:皇帝已满16岁,基本可以独立了。
她决定由李欣案开始,自己逐渐放手,让皇帝在几位老臣协助下,自行裁决政务。
拓跋弘抓住这个时机,开始进行人事调换、权力重新分配等部署。
最后,李欣案审理完结,判决诏书公布:
相州刺史李欣是遭到陷害。
皇帝下旨对其无罪释放,升侍中、晋位司空;
贪污、瓜分朝廷赈灾物资的另有其人:仪曹尚书李敷、宿卫首领李奕两兄弟等若干人。
皇帝下旨斩杀李敷、李奕。革除二人之父李顺爵位、官职,贬为庶人。
这一套操作,在皇帝拓跋弘及几位心腹精心把关下,一气呵成,迅速落实、执行完毕。
等到冯太后明白过来时,李敷、李奕两兄弟已人头落地。
冯太后得知确凿消息后,顿时呆若木鸡。
她对儿子拓跋弘的所作所为深感失望。
不过,李欣案木已成舟,办理程序也无懈可击。她不能说什么。
没了李奕、李敷,她还有王叡。
另外,中书博士李冲的风姿和才气也进入了她的视野。
李敷、李奕、王叡这些,都比冯氏大5~10岁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