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蜀汉末章(2 / 3)

外,封马忠为镇南将军、邓芝为前将军、王平为镇北将军、姜维为镇西将军。

蒋琬死后,费祎接任录尚书事,兼任大将军。

费祎死后,姜维接任大将军。

但不兼录尚书事。

姜维是一个纯粹的军事将领。

为了军旅梦想可以牺牲一切,包括自己的母亲。

因此,以他对待母亲的做法,他就绝不可能被诸葛亮选作接班人。

诸葛亮可是以儒家面目示人的。

姜维叛魏投蜀,是为不忠;事母绝情,是为不孝。

这种不忠不孝之徒,诸葛亮可以用其才,但绝不会传以钵。

刘禅早就现了姜维的纯粹军事思维。

如果蜀汉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刘禅一定会为姜维大大赋能,让他挥特长,征魏伐吴。

可是蜀汉如今那点家底,可能经不起姜维半次折腾。

于是,宦官黄皓出马了。

他打算搞死姜维。

防患于未然。

姜维察觉到了这点。

他利用大将军的军事指挥权,重新部署了蜀国防务。

蜀国对魏门户是汉中。

这里是蜀国防线的第一层。

也是重点。

刘备进驻汉中以来,委任的汉中守将就是汉中太守、家臣魏延。

魏延制定的汉中防御战术是“错守诸围”

得到了刘备认可。

具体做法是:把手里的两万军士分成几部,每一部守一处关隘。

平时,各部军士在各自防区巡狩,维持秩序,甚至屯田种粮。

外敌来侵时,坚壁清野、坚守关隘。

互为增援、打击敌军。

魏延驻守汉中期间,各处关隘军士对这套做法十分熟练,配合过许多次,无一失手。

现在,姜维废除这套办法,改为“敛兵聚谷”

具体做法是:汉中地区,只在汉城、乐城驻军,其它区域为农牧场所。

姜维亲率5万大军驻扎陇西沓中。

敌军来攻时,放他们入汉中。

汉、乐驻军守住益州门户阳平关一线,姜维则率大军由外反包、夹击敌军,关门打狗、聚而歼之。

这套战术的漏洞是显而易见的:对少量敌军,这套战术也许管用;但假如魏军大举进攻,以优势兵力拿下汉中,蜀国那点兵力,如何应付得了?

要知道,蜀国军队总人数也就1o2万。

而且,益州南部、西部几万军队的任务是防备叛乱,根本不可能向北增援。

而且,沓中西距汉中一千多里,敌军来袭时,姜维5万人马赶得回来吗?

只是,刘禅、黄皓,以及明白蜀国朝局之人,对姜维表达的意图也非常清楚:你们想搞死我,大爷我就躲在沓中,离汉中、都远远的。

姜维是大将军,他的战术调整在其权限范围之内。

黄皓、甚至刘禅也没办法。

姜维的军事调整传到洛阳司马昭那里时,可把后者乐坏了。

自己正愁无法攻入汉中,姜维现在却把大门敞开了。

于是,司马昭经过一系列说服,展开了针对蜀汉的灭国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