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狐悲的情绪蔓延,是头猪都看得出来。
孙綝只得退兵回建邺。
文钦、诸葛诞,他是顾不上了。
诸葛诞有两个心腹手下:蒋班、焦彝。
他们计算了一下,东吴的总兵力也就二十多万。
已经折了将近一半在这里了。
吴国没有兵力调出来增援。
二人对诸葛诞建议:集中十万强军猛攻一个方向,突围出去。
诸葛诞不同意。
文钦则指责他们的想法动摇军心,建议杀之以儆效尤。
蒋班、焦彝二人心灰意冷,偷偷溜出城,向魏军投降。
诸葛诞之所以不同意现在突围,是因为他认为没到最好时机。
诸葛诞总督扬州地区多年,知道每年雨季一来,寿春周围在暴雨滂沱下,时而天阴湿冷泥泞,时而天晴云蒸霞蔚。
魏国大军在这样冷热交替下,必定病的病、累的累,士气低落。
寿春城内兵则以逸待劳。
到时冲杀出去,定能杀得魏军哭爹喊娘、溃不成军。
可是这一年,老天跟诸葛诞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他等的雨季一直不来。
这一年,诸葛诞从夏初撑到冬天,淮南居然没下过一场雨。
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排在最先。
天时、天时,老天不想帮你,哪来的天时?
这年的雨季,直到战事结束才来。
诸葛诞战败后,死前见了一眼。
而诸葛诞押上自己身家性命的大战,雨季是他算计当中必不可少的条件。
没了雨季这个要素,他将满盘皆输。
时间一久,粮食渐渐减少,必须控制口粮放。
城内几十万人开始骚动。
文钦队伍里也有高级军官跑出去投降。
城外魏军兵强马壮、有吃有喝,他们轮番上阵,抛石车每日不停,弩箭也天天轰射。
眼看粮食一天天减少,文钦提议:将4万中原兵赶出城去,只留淮南兵和吴国兵在城里。
因为中原兵的家眷不在城里,与淮南兵和吴国兵的想法不一致。
极有可能在背后捅刀子。
诸葛诞不同意文钦的意见,两人吵起来。
最后,文钦被诸葛诞拔刀斩杀。
文钦的两个儿子文鸯和文虎也在城里,听到消息后召集人手,想去报仇。
可是手下人毫无斗志,无人响应。
两兄弟知道大事不妙,立即徒手翻越4丈高的寿春城墙逃走。
兄弟二人找到司马昭,向他投降。
司马昭一来听说过文鸯的神勇,二来感觉到他们的统战价值,于是没有杀他们。
两兄弟被司马昭派出去,每天骑马绕着寿春城溜达,动员城里士兵起义、投降。
开始时,城头有弩箭射他们。
二人全身铠甲,以兵器格挡,没事。
后来,城头没人再射他们了。
司马昭知道,城里士兵已斗志全失。
于是下令总攻。
诸葛诞率领精兵冲出南城门,向南逃跑。
奈何围城魏军实在太多。
诸葛诞死在乱军之中。
就这样,三国时代最大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