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出(2 / 3)

副手曹云铜押解,到渔阳郡戍边。

听说是匈奴犯边了。

枣夫的戍卒徭役“正巧”

赶上了这趟任务。

他带上干粮、衣物、用具,告别家人,由有秩大人带着,去县城集合。

9oo民夫集中后,按规定从民夫中筛选两名屯长,一正一副。

协助县尉管理队伍。

屯长再挑选出9o名成为军士,作为手下,维持秩序。

没有意外,陈胜、吴广两人也在这批戍卒队伍里。

而且,陈、吴两家早已打点过,二人将被挑出来担任屯长。

昔日的秦国,以及嬴政当政的秦朝,法度是非常森严的。

但秦二世继位后,已经开始乱套了。

大致形成了三股势力斗法的局面:中央朝廷及各级官吏、老秦国旧贵族、六国贵族。

即便是小小的阳城县9oo戍卒这事,也有上面斗法的影子。

周兵和曹云铜本来是打算通过比武来定两个屯长名额。

无奈郡尉告诉他们:由于朝廷下拨给这次行动的经费还没到位,时间紧急,郡县士绅知道了官府的窘境后,主动襄赞了一些。

不过,他们也提出了一点小小请求…

周兵、曹云铜只得马上闭嘴。

他们找来陈胜、吴广二人,告诉他们:给一天时间搭好管理框架,一天之后准备启程。

先往东行,经陈郡至蕲县,然后从那里沿着官道北上。

并教了二人一下:如此如此等等…

于是,9oo人被编作甲、乙两队:甲队5oo人、乙队4oo人。

甲队又分作5o个1o人队,陈胜挑出5o名黔目。

乙队分作4o个1o人队,由吴广挑出4o名黔目。

周兵拿出郡尉留给他的军士册,为9o名黔目登记了名字、籍贯等资料。

他们立即成为在册军士。

同时授予陈胜、吴广正式任命手续:陈胜手下5o名军士,为在册屯长;吴广手下4o名军士,为在册副屯长。

此时二人无明确上下级关系。

枣夫被编在乙字8队。

黔目叫疤。

也不知他的名字怎么来的。

这个时代,野人的名字很随便,叫什么都不奇怪。

挑选黔目时,吴广看了枣夫一眼,枣夫赶紧低下头。

吴广便不再理他,挑了同样身材颇高的疤。

事实上,疤的样子要凶些,更适合做头目。

第二天,6月15日,9oo人沿着官道向东出。

由于队伍编排清楚、负责人到位,队伍秩序井然,很像那么回事。

这一趟戍边之旅,路程可不短。

从阳城往东到蕲县,5oo里。

由蕲县往北到渔阳,16oo里。

总计约21oo里。

规定期限是两个月内报到。

这样算下来,平均每天至少要走35里才有把握。

队伍1o天后到达涡水边上的涡西镇,距离38o里,平均每天走了38里。

不错!

按这样度,2个月赶到渔阳不成问题。

队伍过了涡水,继续东行。

前面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