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七十二峰,如剑指苍穹,峰峰有古观,观观藏剑声。绝顶云海之上,有“天剑台”悬于罡风层,台基为九天玄铁所铸,刻满星轨符文,每逢月圆,便有紫气自台心涌出,绕峰三匝方散。台中央立一无字碑,碑后石室藏《灵犀剑心诀》真本,以鲛绡为纸,龙血为墨,非剑心有光者不得见其字。
此诀自第一代剑尊“玄黄”劈混沌、开蜀山时便已存在,传闻是玄黄于昆仑墟见“剑母”化石,观其心窍纹理悟得。与世间其他剑道迥异,它不重剑招变化、真气厚薄,唯求“心与剑通,剑与道合”。故蜀山入门弟子需先修十年“基础剑架”,待举手投足皆有剑意,方可入“洗剑池”——池水采自极北冰海,三千年一凝,能蚀去修士体内“招式烙印”,若十年苦修未能让剑意入骨,池水便会如蚁噬心,最终经脉寸断,沦为外门杂役。
剑心篇·心法口诀
第一章破妄
“眼观剑影,心起妄尘。尘生三千,剑失本真。
闭目听风,风过剑吟。吟中有律,律合天心。
忘形忘招,忘剑忘身。身如顽石,心似空云。
云散石露,妄念自焚。焚尽余烬,一点灵犀初存。”
补注:破妄境需过“三关”,关关夺命,非大毅力者不能过。
第一关“影关”:望月崖壁有七十二幅剑影,乃历代剑尊坐化前最后一剑所留。修士闭目时,剑影会入其识海,化为生平所见最强剑招——或为“万剑归宗”的磅礴,或为“流星赶月”的迅疾,或为“分海断江”的霸道。此时需默念“忘形”二字,观剑影如观泡影,知其形虽炫,却无“心”支撑。曾有弟子见剑影中自己未来成尊景象,心神失守,被剑影反噬,识海崩碎,余生疯癫如痴。
第二关“声关”:崖顶罡风穿剑痕而过,会发出“剑吟”,初听如金铁交鸣,再听如人声低语,久听则如大道梵音。此音能勾动修士贪念——若执念于“剑吟藏绝世功法”,便会被罡风灌入七窍,耳膜震裂;若恐惧于“剑吟是厉鬼索命”,则会心神紧缩,真气逆行。需悟“风过剑吟,本是自然”,如顽石听风,不动不摇,方能听出吟中“律”——那是剑破空气时的频率,是金属震颤的本音,与天地呼吸同频。
第三关“我关”:最难一关。修士需在识海中自观“剑修之我”——是少年执剑时的意气,是与人比剑时的好胜,是斩妖时的戾气。这些“我相”会化为实体,持剑向己攻来。此时需“忘身”,知“我”本是皮囊,剑不过工具,攻来的并非外敌,而是自身执念。待能看着“我相”挥剑斩向自己,却心如止水,那些执念便会自行“焚尽”,识海深处会亮起一点微光,形如萤火,便是“灵犀初存”。
此境修成者,眼中再无“剑招”,唯见“剑势”。寻常修士出剑,他们能一眼看出“这一剑是为了炫耀,那一剑是因为恐惧”,如同观人脸色而知心绪。
第二章明心
“心湖无波,照见剑魄。魄藏锋芒,不与风搏。
一念澄明,万象皆可。可辨虚实,可识清浊。
剑为心影,影随心动。动若惊雷,静如古松。
松立千年,雷过苍穹。苍穹不语,心自玲珑。”
补注:破妄之后,灵犀之火需入“心湖”温养。心湖非血肉之器,乃修士识海深处一片虚境,初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