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太清道德,育化群生。德为道基,善为道用。吾人修行,以德为先。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和睦邻里,扶危济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心善则气和,气和则身安。此章强调道德修养在修行中的重要性。修行者于日常生活中,当以道德规范言行,日行一善,积累功德,以滋养身心。
第四篇:《玉清凝神章》
玉清之境,神凝气聚。心无杂念,如镜无尘。观心之法,内视反听。觉察念头,起灭无痕。念起不随,念灭不追。神归本位,气自归根。此章教导修行者如何凝神,以达到玉清之境。每日睡前,可仰卧于床,闭目内视,专注于呼吸之间,若有杂念生起,不强行压制,以平和之心观之,待其自灭。
第五篇:《上清炼气章》
上清之妙,炼气为要。呼吸吐纳,如龟之息。深吸缓呼,气入丹田。吸气时,意想清气自百会而入,沿督脉下行至丹田;呼气时,意想浊气自丹田而出,沿任脉上行至百会,排出体外。如此反复,气聚丹田,充实四肢。此章详述炼气之法,修行者需持之以恒,每日定时练习,以增强气感,提升元气。
第六篇:《太清炼精章》
太清之秘,炼精化气。节欲保精,肾精充盈。精足则气旺,气旺则神全。当于静中,以意引精,自尾闾沿督脉上行,至头顶百会,再下行至丹田,化为元气。此为炼精化气之法,然需谨慎行之,不可操之过急,以免损伤身体。此章针对精元的炼养,告诫修行者在生活中节制欲望,以积累精元,通过特定功法转化为元气。
第七篇:《玉清通脉章》
玉清之途,通脉为先。十二经脉,气血之源。任督二脉,阴阳之关。以意导气,贯通周天。先通小周,后达大干。经脉通畅,疾病不缠。此章重点讲述通脉之法,强调通过意念引导元气,打通任督二脉,进而贯通十二经脉。修行者可在熟练掌握小周天功法后,逐步尝试大周天的运行,以实现全身经脉的通畅。
第八篇:《上清调神章》
上清之妙,调神为纲。神安则气定,气定则身康。观神之法,以静为方。静中观神,如烛之光。不摇不晃,明亮而藏。神调则心宁,心宁则寿长。此章阐述调神之法,通过安静的环境和内心的平静,观照自身之神,使其安定祥和。修行者可在静谧之处,如山林、静室,进行调神练习,以达到身心的宁静。
第九篇:《太清合道章》
太清之境,合道为终。道无处不在,万物皆同。吾心与道,相融相通。无物无我,浑然天成。合道之时,天地为朋。逍遥自在,其乐无穷。此章描绘了合道的境界,修行者需在长期的修行过程中,不断体悟道的真谛,最终实现与道的融合,达到逍遥自在的境地。
第十篇:《玉清观心章》
玉清之内,观心为要。心为身主,念起如潮。观心之法,以觉为刀。斩断妄念,心清意昭。觉察当下,不迷不骄。心明则性见,性见则道超。此章着重于观心之法,通过觉察自己的念头,以觉悟之心斩断妄念,使内心清净。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觉察,无论行住坐卧,皆可观心。
第十一篇:《上清养气章》
上清之妙,养气为基。气为生命,如鱼得水。养气之法,宁静为宜。远离喧嚣,心安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