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大炎早朝,储君言轻,武王至(1 / 4)

——

东方的墨色天幕尚未完全褪去,夜露凝结在皇城的琉璃瓦上,折射出细碎的寒光。

忽然,一缕金红交织的亮光从天际线处撕开暗幕,如神兵出鞘的利剑,带着不容置疑的锐气,将浓得化不开的黑暗一寸寸驱散。随着这缕晨光蔓延,大炎王朝的皇都终于从沉睡中苏醒——大街上,最先响起的是巡夜卫兵换岗的甲胄碰撞声;紧接着,各府邸的朱门次第开启,提着气死风灯的仆从匆匆清扫门前石阶,灯笼里的烛火在晨风中微微摇曳,映得门楣上的匾额忽明忽暗。

这座占地百里的皇城,此刻像一台缓缓启动的精密机器,每一处齿轮都开始有条不紊地转动。

宫墙根下的汉白玉栏杆旁,几只灰雀蹦跳着啄食草籽,被突然传来的马蹄声惊起,扑棱着翅膀掠过巍峨的承天门,留下几声清脆的鸣叫。城楼上的守将抬手看了眼腰间的铜漏,壶中水位恰好漫过“寅时三刻”的刻度,他清了清嗓子,浑厚的嗓音穿透晨雾:“启——寅时三刻,百官入宫!”

声音落下,皇城东侧的“文渊门”外,早已等候的官员们开始整理衣袍。正三品以上的官员身着绯色或紫色朝服,衣料是江南织造局专供的云锦,在熹微晨光中泛着细腻的光泽。文官朝服胸前绣着锦鸡、仙鹤等禽鸟,武将则绣着虎、豹等猛兽,每一针每一线都由绣娘耗时三月制成,边角处用银线绣出祥云纹,行走时衣摆摆动,如云霞流动。

大理寺卿曾广智的位置本该在文官队列的中前排,此刻却空着,只余下一缕若有若无的沉水香气息,那是他昨日上朝时常用的熏香。站在队列前端的宰相杨广荣,抬手理了理腰间的玉带,玉带上镶嵌的翡翠在晨光中透着温润的绿意。他年过花甲,鬓角已染霜白,却依旧腰杆挺直,眼角的皱纹里刻着常年身居高位的沉稳,只是偶尔扫过空缺席位时,眼底会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

武将队列中,林帅一身紫色武袍,腰间悬着柄镔铁长剑,剑鞘上雕刻着缠枝莲纹,剑柄处缠着深蓝色的鲛绡。他年近古稀,面容刚毅,下颌线紧绷,常年征战留下的旧伤让他左肩微沉,却丝毫不减其威慑力。他目光扫过文官队列,见曾广智缺席,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低声对身旁的副将道:“队伍又少人了。”

官员们大多面色肃穆,唯有几个年轻些的官员,眼底藏着几分难掩的疲惫。

通政司的主事王修年,今年刚满三十,是新晋的从三品官员,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早朝。他穿着绯色朝服,双手紧紧攥着奏书,指节微微发白,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为了赶上早朝,他凌晨一点便从家中出发,马车在颠簸的石板路上行了近两个时辰,此刻双腿还微微发麻。他偷偷抬眼望向宫墙深处,心里暗暗祈祷:千万不要在殿前失仪,否则被史官记上一笔,这辈子的仕途怕是就毁了。

辰时将至,文渊门缓缓打开,内侍监的总管太监李德全提着拂尘,迈着小碎步走出来。他穿着一身深蓝色的太监总管服饰,领口和袖口绣着金线云纹,脸上堆着职业化的笑容,声音尖细却清晰:“陛下有旨,百官入宫,朝会殿议事!”

官员们按照品级依次入宫,脚步声在空旷的宫道上回响。宫道两侧的白玉柱上,雕刻着盘龙祥云纹,柱顶的石狮子口衔铜铃,在晨风中轻轻晃动,发出“叮铃”的轻响。

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