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小子这招倒是用的炉火纯青。”
看到廖勇的操作,饶是邓恩也不得不承认,就现在廖勇的技术,已经不是登堂入室这么简单了。
邓恩算是专精闪电隼系战斗机的飞行员,对这架变后掠翼三翼面战斗机的一切技巧,他都是非常熟悉的。在之前,尽管廖勇一直有着极其出色的表现,但是邓恩并不认为廖勇能够完全掌握超级闪电隼的所有作战技巧。
原因也很简单,他参与实战后不久就去开自己的定制机了。
闪电隼系战斗机是重型机,机身重量的增长带来了更大的翼载荷,这导致它的角度性能天生不足。因此利用机翼后掠角的变化改变展弦比,用能量作为代价获得爆发性的瞬时角度性能优势。
如果掌握不了这个技巧,那么哪怕是超级闪电隼,也不过是一架气动设计优秀的重型战斗机。只有掌握了利用升力变化,在常规机动以外获得了另一层能量——角度转化途径之后,闪电隼系战斗机才能发挥出其极高的飞行上限。
但是,掌握升力变化是一项水磨工夫,需要相当长久的训练才能掌握好。而独行隼虽然本底依旧是超级闪电隼,但是这玩意的动力实在是过于强悍,哪怕是在大气层内,单靠矢量喷口就能获得极其惊人的角度性能。廖勇截止目前为止的军旅生涯里,多数时间都是在开独行隼,再加上他和李听寒的关系密切,对圣剑的进度掌握要比其他飞行员更多。因此,邓恩认为,廖勇是既没有需求,也没有必要在闪电隼的作战技巧上下功夫了。
言归正传,廖勇的两发导弹确实干扰到了邓恩,但是也只是干扰了一下。那两发导弹是依靠超级闪电隼的光电锁定系统,以一百六十度左右的离轴角发射的。和小离轴角发射导弹的导弹比,廖勇这种大离轴角甚至是越肩发射的导弹在发射后,得先拉个大过载进入追踪航线,对一般对手而言,这一发基本上是绝杀一击。但是对邓恩而言,在消耗了如此多的能量之后,想规避这玩意的难度就低得多了。
只不过,等他完成规避,开始改出规避动作补充能量的时候,廖勇居然已经进入了超级闪电隼最强势的稳盘猎杀状态。
看到这种情况,邓恩也不由地有些头疼。
廖勇能这么快完成损失能量换角度——破S机动高度换速度——速度换高度重新进入稳盘这个循环并获得优势,很大程度上是他在细节上不仅做的很好,而且还超出了既有技术理论,融合进了自己的独特理解。他在第一步的时候直接将机翼展开到最大,这样虽然会增加损失能量的速度,但是也同样换来了更大的升力以换取角度性能。在甩了两发导弹之后又放弃中等后掠角的破S机动过渡,直接改为将后掠角缩小至极限来追求最大减阻效率,并且开启加力,这让他在完成破S后获得了远比正常循环走到这一步时更多的能量。
更多的能量,意味着廖勇在做完高yoyo上高之后能有更多的剩余能量,而这就能让他更早一步进入高能量稳盘状态。
这充分体现了廖勇对战斗机能量管理的深厚理解,邓恩无法想象自己这个徒弟毕业才刚一年,居然就能进化到这个地步。只不过感叹归感叹,要是再不做出反应,他就要被廖勇光速击坠了,这可不是一般的丢脸。于是邓恩也没多犹豫,直接顺着改出动作做了个破S机动,快速补充了能量逃离了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