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能实现的方案。在真的见到雷豹特装型之前,李听寒对雷豹特装型上真的有先驱者技术这点,一直是持保留意见的。
结果现在一看,这玩意的制造工艺,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啊。
只不过光靠这种证据,还不足以支撑李听寒做出这种判断,她从一边拉过来一个作业平台,将手里的工作终端固定在上面之后,按了一下侧边的按键,终端的后盖随即展开。随后,李听寒从上面取下多功能金属探测仪的探测头,从作业平台上拆下一根延长线接上之后,顺着机身的裂口就贴了上去。
这多功能金属探测仪是综合了材质分析,探伤等多种功能在内的仪器,李听寒手里的这个探测头上,还装有贴合爬行装置,要不是体积太小,需要额外供电而受限于线缆长度,这一个探测头足能把整架战斗机的内部框架全探了。
李听寒忙着研究制造工艺,廖勇和娜塔莉亚则是围着残骸走了一圈。
“这气动设计也太朴素了,常规双垂尾中等后掠角小展弦比菱形翼布局,这可操作舵面也没比我们的定制机多到哪去啊,他们的机动性怎么能这么强?难道说他们的发动机更强?这不可能吧?”
廖勇对战斗机的设计布局是有点研究的,这也是他感到奇怪的原因。
一般而言,战斗机的机动性和其气动布局是强相关的,尤其是在主动雷达隐身技术得到实用的当下,战斗机已经不像曾经那样,需要在外形上进行隐身设计了。
既然不需要再外形上进行隐身设计,那么在气动设计上就很自由了。在联邦方面,哪怕是相对保守的格拉克斯,在气动外形的设计上也很难说有多保守,雨燕姑且不提,哪怕是流星,其尾翼都是可以做到最大内倾25度,外倾90度与尾翼融合的。
而眼前这架战斗机,整体的设计已经保守到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水平了。说这玩意的设计水平落后半代,甚至一代恐怕都没什么问题。
“这玩意的建造工艺也太一般了。”李听寒也结束了简单的探测,“基本上和XTA-119是一个水平的,比XTA-119S都差,你确定这东西真能和独行隼拼机动?”
“你还不信我了真是的。”廖勇当即打开终端,通过基地的数据链链接到了独行隼上,打开了之前的作战录像。
李听寒凑过来看了看,确认了廖勇说的没有问题之后,叹了口气:“靠我手里的设备恐怕分析不出个什么,得拆机看内部设备了。”
“啊?你这不是一整套工具吗?”廖勇有点懵。
“我这工具再多,没有下手的地方也没办法啊。”李听寒耸了耸肩,“他这机舱都没了,外部的接口也损毁了,我的工具多归多,但是体积就这点,还是需要接入机载计算机的,现在这样只能拆开了。”
“原来如此。”廖勇表示自己明白了。
“他们这发动机……怎么能摔成这样?”娜塔莉亚突然开口,把俩人吓了一跳。
“怎么了?”
“你们看,还留在战斗机上的这个发动机,外面的风扇没了不说,涡轮的叶片都少了好多,以整机的保存完整度看,不应该摔成这样吧?”
听到娜塔莉亚的话,李听寒走过去伸手摸了一下断面,登时就知道原因了:“他们的材料不行,发动机叶片顶不住开加力之后的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