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他中计了(2 / 3)

诺埃尔耸了耸肩

“就是那个这么多年都没人飞到c+以上的科目?”李听寒作为这方面的研究员,对这方面的东西知道的还是比较多的。

“对,当时他飞出了b-,你需要采集超级闪电隼的数据倒是没什么问题,毕竟这是你们公司的产品,但是试飞恐怕你得自己来了,他是个现役军人,不是专业的试飞人员,我是不能以军事主官的身份下达这种命令的。”

“好的,另外,我希望您可以允许我在贵中队所有的超级闪电隼上安装精确数据收集装置,超级闪电隼至少还要生产三个批次,我希望可以基于当前批次的数据,对未来批次的超级闪电隼进行调整。”李听寒点了点头。提出了新的请求。

“这个要求是合理的,只不过阁下也知道,我们现在处在演习状态下,作战任务比较重,因此您的工程团队如果想拿到第一手资料,恐怕得加个班了,至于廖准尉,我明天会安排你们见面。”诺埃尔说。

“那就多谢司令官阁下了。”李听寒点了点头。

次日1500,廖勇在出击前三小时被叫到了司令官办公室。

“之前你们也都认识了,我就不多说,李听寒主任有些事情想和你聊聊。”诺埃尔开口说。

“我?”廖勇有点奇怪,“请问李主任找我有什么事?”

“是这样的,我了解到准尉你在之前完成飞行员技术比武第三飞行技术考核科目时,在临界高度完成了数个高过载机动是吗?”李听寒开口问

“是的,因为当时我的队长要求我飞到及格线,而根据我的计算,要想飞出及格以上成绩,除了保证爬升的效率外,在临界高度上至少需要完成三个18G以上过载的机动,所以我就这么做了。”廖勇回答。

“那么,请问你认为,现阶段的战斗机想要在临界高度做高过载机动需要什么条件呢?”李听寒得到了肯定答复后继续追问。

“呃,请问是要求所有飞行员都能做到吗?”廖勇问。

李听寒点了点头。

“那别想了,不可能的。”廖勇当即做了否定。

“不可能?为什么?”

“你是研究人员吧?那应该比我更清楚空气动力学,在卡门线以上的临界高度下战斗机的升力全部由发动机提供,仅依靠姿态喷口要怎么做出来高G机动?”廖勇反问。

“那阁下不是做到了吗?”

“那阁下也应该知道,我并不算是非常一般的飞行员吧?”

两个人之间都已经开始用阁下互相称呼,这在联邦里算是一种相当不客气的交流方式。

“好了好了,李主任不妨说说你为什么认为,或者说需要让所有人都能做到精英飞行员才能做到的临界高度机动呢?”

“这也不是我想,事实上,这是空军给我们的技术指标。”李听寒叹了口气,开口说:“xtA-19是以第二阶段第三世代战斗机为目标展开研发攻关的,虽然在今年一月完成了初次验证,但是军部在第一次验证后,基于第一次验证的数据,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我们在一年内解决,现在已经是七月了,时间上不容乐观,我是检测到了廖准尉你飞出来的数据,所以才专门跑来的。”

“原来如此,抱歉,刚才是我唐突了,只不过想要在那个高度上做机动,我想你们可能需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