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文人标杆,柳公权(1 / 3)

【总的来说,米芾是一位以“癫狂”为外衣,以“传统”为筋骨,以“创新”为灵魂的艺术巨匠。】

【他成功地将深厚的传统功力与强烈的个人风格合二为一,成为了中国书法“尚意”书风的最高代表之一。】

【他的书法,既有晋唐法度的严谨,又有宋代“尚意”书风的自由抒情。】

【他的“癫”是对世俗礼法的超越,是对艺术极致的纯粹追求。】

【他不仅留下了大量不朽的墨宝,其“刷字”的独特笔法和艺术思想,更是深深影响了后世无数书家,成为中国书法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米芾盘点完毕,我们继续盘点下一位书法家!】

“米颠集百家之长,又走出自已的风格,实在是令人惊喜啊!”

苏轼看到这里,百感交集,为自已挚友的成功而高兴。

说起来,米芾也算他的晚辈,在书法一道上还受过他的指点。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陕西铜川)人,是唐朝中晚期著名的书法家、官员。】

【他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与颜真卿并称“颜筋柳骨”,其书法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到我大唐了?”

唐太宗李世民精神一振,正襟危坐地说道。

大唐文人辈出,才子佳人如同过江之鲫。

能够杀出重围千古留名的,都是天才中的天才啊!

【778年,柳公权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和书香门第。】

【他的父亲柳子温,兄长柳公绰都颇有声望。】

【他自幼聪颖好学,尤其精通辞赋,十二岁时便能作辞作赋。】

【806年,29岁的柳公权参加进士科考试,高中状元,从此步入仕途,初授官职为秘书省校书郎,负责典籍的校对和整理工作。】

【这是一个清要的职位,为他日后博览群书打下了基础。】

【柳公权在朝为官五十余年,历经唐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七朝,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七朝老臣”。】

【他的仕途总体比较平稳,担任过多个官职,其中许多是侍书官或与文书相关的职务,如右拾遗、翰林侍书学士、司封员外郎、中书舍人、翰林书诏学士等。】

【唐穆宗在位时,曾问柳公权用笔之法,柳公权回答道:“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这句话一语双关,既讲了书法,又巧妙地劝谏了皇帝要心术端正,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笔谏”典故。这充分体现了他作为臣子的风骨。】

【此后,他在唐文宗朝继续受到重视,曾担任中书舍人,负责起草诏书,这是非常核心的职务。】

【但他依然保持耿直本色,经常在皇帝面前直言规谏。】

“又是一个谏臣,这唐朝的谏臣真多啊!”

秦始皇嬴政感慨万千,心绪复杂地说道。

他似乎身边也缺少一个谏臣,看来得抓紧时间把大秦的科举搞起来了。

【柳公权的官位在其晚年达到顶峰,被封为河东郡公,最终官至太子少师,故世人尊称其为“柳少师”。】

【与此同时,他的书法艺术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社会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