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团队,成了最“勤奋好学”的学生。他们拿着小本子,追在英国工程师的身后,问东问西。
“史密斯先生,这个穿孔纸带的读取速度,能再快一点吗?”
“汤普森先生,这排电子管的散热设计,真是太巧妙了,能给我们讲讲原理吗?”
他们的问题,依旧保持在“门外汉”的水平,但提问的频率和范围,却大大增加了。
而英国工程师们,在接到大卫“麻痹对手”的指令后,也乐得配合。他们半真半假地讲解着,有时候甚至会故意说错一些参数,来“暴露”自己的“技术弱点”。
他们以为自己在演戏,却不知道,他们的每一个讲解,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一次“故意”的失误,都被对面那几双眼睛,贪婪地吸收、记录、分析。
到了晚上,客栈的房间,就变成了世界上最顶级的计算机研究所。
白天默记下来的电路图,被一张张地画在纸上。
零散的指令代码,被一点点地拼接,反推出完整的逻辑架构。
每个人都像上了发条一样,不眠不休。困了,就用冷水洗把脸;饿了,就啃几口干面包。
时间,就在这种黑白颠倒、极度亢奋的状态下,飞速流逝。
一周后。
一个寂静的深夜。
客栈的房间里,灯火通明。
最后一块电路拼图,被画在了那张巨大的图纸上。
负责软件的学者,也敲下了最后一个反推出来的指令代码。
“完成了……”
他虚脱般地靠在椅子上,声音沙哑。
华教授和所有人,都围了过来。
看着桌上那张画满了密密麻麻的电路图、逻辑门和指令集的总设计图,所有人的眼眶,都湿润了。
他们成功了。
在短短的一周时间里,他们凭借着惊人的记忆力、渊博的知识和钢铁般的意志,硬生生将一台结构复杂无比的庞然大物,完整地“复刻”了下来。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