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照着,席间的佳肴美酒都失了味道。
那笛声偏又不合时宜地响起,“呜呜咽咽,悠悠扬扬”
,穿过月色,直敲在人心上。
贾母年老带酒,听此声音,不免有触于心,禁不住堕下泪来。
众人见她伤感,忙转身陪笑,命暖酒,且住了笛。
尤氏见状,只得站起身来。
三、残缺的笑话
“我也就学一个笑话,说与老太太解解闷。”
尤氏笑道。
贾母勉强点头:“这样更好,快说来我听。”
尤氏便说道:“一家子养了四个儿子:大儿子只一个眼睛,二儿子只一个耳朵,三儿子只一个鼻子眼,四儿子倒都齐全,偏又是个哑叭。”
这笑话又冷又怪,席间无人笑。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尤氏为何要在团圆夜讲这么个不吉利的笑话。
大儿子一只眼,凡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二儿子一只耳,偏听偏信;三儿子一个鼻孔出气;四儿子齐全却说不出一句话——这不正是贾府爷们的写照吗?
贾敬,贾府唯一中进士的爷,却世事不问,炼丹修道,一门心思要升天成神仙;贾赦,袭着爵位,官也不好好做,终日吃喝玩乐;贾政,有志向没能力,管不住下属,也管不好家人;下一辈贾珍贾琏,标准的纨绔子弟;贾蓉贾蔷之流更是一代不如一代。
尤氏站在那儿,声音越来越低。
她看着贾母已朦胧双眼,似有睡去之态,便住了口。
这一刻,她忽然觉得自己和这笑话里的四个儿子并无区别——她看得明白,却说不出;说得出口的,又词不达意。
王夫人轻轻请醒贾母,贾母睁眼笑道:“我不困,白闭闭眼养神。
你们只管说,我听着呢。”
但尤氏的笑话终究没有讲完。
四、散席后余音
中秋宴席不欢而散。
众人伺候贾母下山回房,尤氏落在最后。
她走过大观园的石径,月光将她的影子拉得老长。
这个笑话,她准备了多日,本想逗贾母一笑,却不料落得如此收场。
“大嫂子这笑话,着实令人深思。”
身后传来探春的声音。
尤氏苦笑:“不过是胡乱说的,惹得老太太困倦了。”
探春摇头:“正因笑话太过真切,才让人笑不出来。
咱们这一大家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有,偏听偏信的有,一个鼻孔出气的有,装聋作哑的也有。
只是不知,这局面还能维持到几时。”
尤氏黯然,她想起宁国府那边,贾珍依旧夜夜笙歌,全然不觉大难将至。
而她作为填房媳妇,人微言轻,除了偶尔借着笑话暗讽几句,又能如何?
“三姑娘说得是。”
尤氏轻声道,“只是咱们又能如何呢?”
探春望着天上那轮明月,轻声道:“我若是男儿身,早有一番作为了。
可惜”
二人默默前行,各怀心事。
这个中秋,月色依旧,贾府的命运却已如风中残烛。
五、贾母的眼泪
贾母回到房中,并未立即就寝。
她让鸳鸯扶着在窗前坐下,望着那轮